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医论道

四季养生

2020-04-23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借势而养

此处的“养”可以理解为“蓄养、保养、保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要保养、保护人体的阴精。秋冬阴气最盛,应借秋冬阴气最盛之机,最大限度地保养人体的阴精,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秋冬季节天干物燥,阴虚容易上火的人,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燥上加燥,可选择润燥滋阴的食物如百合、木耳、梨等,来调整身体的阴虚状态,夏季易上火的症状亦会有所缓解。

?制约而养

此处“秋冬养阴”的“养”应理解为“制约”。秋冬外界阴寒之气最盛,应该反制阴寒之盛,防患于未然,如怕冷、阳气不足的人应该多食羊肉、韭菜等温热之品来制约寒气。

?以阴阳互为根本论养阴

“阴阳互为根本”是指阴阳双方,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如人体在白天应是兴奋、精神饱满的状态,属阳;夜间静态的睡眠,属阴。白天要有精神,那晚上就要睡得好,而夜间睡眠好又以白天充分的兴奋为前提。延展到秋冬养生来说,如果秋冬不能养阴者,过食辛辣,伤了阴气,到春夏时阴分不够,就容易患口舌生疮、便秘等火症。

以上三个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秋冬要养阴,但是各个观点的阐述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平和体质的人,只需顺应季节变化,春夏注意保护机体阳气,秋冬注意保护机体阴液。但体质偏阳或偏阴就不能只单纯顺应季节养生。如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四季都要注重调理阳气。这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思想。

然而人的体质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体质偏阳,容易上火;有的人体偏寒,冬天受寒容易生病;身体阴阳平衡的人,身体健康,不易患病。对于体质偏寒的人,不论什么季节都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冬季天气干燥也不宜吃过多的阴凉滋润药物或食物。此为中医“因人制宜”的思想。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饮食、风俗习惯都不同,比如江南地区的冬季以湿冷为特点,而云贵高原以干冷为主。就我们云南来说,秋冬较为干燥,阴分不够,那就更要注重保护阴液。此为“因地制宜”的思想。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向往未来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评论

      好文分享

        热门TAG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