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赋
作者:王国钦
黄河者,生命河、母亲河也。祖源于青藏巴颜喀拉,摇篮乎神州夏商周汉;蛇行之北国晋陕蒙鲁,滋养兮泱泱民族心灵。卡日曲至河口镇,水清流缓曰上游也;河口镇达桃花峪,浪险风高乃中游也;桃花峪之入海口,潮涌沙淤为下游也。彼水草丰美、鲤跃龙门、问鼎中原、带砺山河者,魂牵梦绕于赤县神州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高吟绝唱,直令人激情满怀、口齿生香也!河伯慨然叹曰:邃美千秋,“长风破浪会有时”,磅礴洪涛甘当使命;蜿蜒九曲,“直挂云帆济沧海”,浩荡烟波不改初心。
黄河者,文明河、恩泽河也。其崇尊“五岳”有三,猛决“五帝”豪雄,位列“四渎”之宗,遒举“一脉”鸿纲,萌毓“四大发明”,儒道佛皆蒙河水浸养也。至乃文圣、武圣、亚圣、史圣、诗圣、文圣、药圣者,无一非黄河之子。清且涟漪忆河水,犹闻伐檀声侃侃;一苇杭之跂予望,任他浊浪自滔滔。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洪理水,大禹功德惊天下;一石水则六斗沙,以水冲沙,张戎治河益古今。夫凿之以通、疏之以直、浚之以深、塞之以决者,乃尚书贾鲁之不世之功也。瓠子歌,黄水谣,土枪长矛高粱熟;船夫曲,黄河颂,艄公号子稻花香。将红军番改八路军,抗日旌旗指前线;挽民族狂澜于既倒,雄师东渡过黄河。“炎黄子孙皆姓黄,黄土黄河恩泽长”,夫黄河乃中华文明、文化之主要发祥、重要支撑、坚定自信也。
黄河者,德水河、根魂河也。“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水皇称德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根魂韵萦国魂。龙马献河图于伏羲,依此演成八卦;神龟奉洛书于大禹,天下域分九州。问祖寻根,八方赤子心系嘉应观;缩龙储宝,万件藏品陈列博物馆;凝魂聚力,四海侨胞梦圆禹甸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更妖娆。”君不见,“浪涌风高云万里,月圆心阔画千秋。歌吟爱系江山梦,守望魂倾德水楼。”诗云“雄流九曲归何处?总入中华梦里来”者,即此之谓也。
黄河者,生态河、桀骜河也。潺湲于群山峡谷之间,支流密布交织成网;澎湃于草地丘陵之上,湖泊联珠星罗棋布;汹涌于沙漠平原之中,天高云阔气象万千。富庶如河套、瀑布如壶口者,自然之壮美景观也;仙若天鹅城、美若三角洲者,陶然之鸟类天堂也。然“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者,怆怆之血泪历史也。昔日豫东之内涝、风沙、盐碱,改道黄河之三大贻患。近代之花园口惨案,乃民国时期滔天人祸。“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呜呼,福亦黄河、怨亦黄河,何当弥祸增福、化难为福,则万民千年之祈愿也。
黄河者,世界河、中原河也。其长为全球之五、灾为寰宇之冠、含沙万河第一,文明、文化绵延不绝乃世界唯一也。攸关黄河命脉,中原是为核心之地。古都八居其五,尽占天时地利之要。农耕节气二十四,亦渊源于天下之中也。“得中原者得天下。”“治天下者治黄河。”“懂黄河者懂中华。”毛泽东朗声告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雄豪之音回荡于北邙之颠。兰考意深,从救灾到治灾,治理三害标升新高度;牧野情长,由个体到群体,富裕百姓昂然耸太行。借他山之石,堤防工程标准化;收险段之效,偪束顽症豆腐腰。其下游之地上河,数十年安然无恙矣!
黄河者,青春河、幸福河也。新中国七十年来,旧黄河已幡然重生矣。“展我治黄万里图”“为你重整梳妆台”,砥柱中流三门峡也;“洛神惊兮河图新”“河伯慕兮沧海光”,霞蔚云蒸小浪底也。玉门关外,一声羌笛春风度;塞上望中,万里稻香阡陌新。植林种草,蓄洪分流,手携黄河长江浪;拦沙清淤,修堤筑坝,水调南阳到北京。违害就益,成就斐然,让安澜福佑开泰水。人民治黄,画图壮矣,全流域生机勃发焉。海晏河清不是梦,大河之南是我家,宏图壮丽看明天。
黄河者,故事河、心灵河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黄河沧桑迄今,好故事已重新开讲。蠲税豪歌,歌云水千家帆影;脱贫壮举,举凤阳万道霞光。维己亥仲秋,闻领袖鼓发兮宏论;于德水河畔,看群英会聚之郑州。生态治黄,云锦天章图欲就;科学发展,惊涛骇浪总向前。噫吁嚱!“淘尽浪沙涤尽污,滔滔上下排空呼。务使清流滚滚去,信有毛公道不孤。”工部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子曰:“老家在河南,心魄系中原”。当此际,吾敬告芸芸苍生:“黄河者,新时代之大河也。”
2019年12月25日初稿于中州知时斋
2020年1月13日22稿于中州知时斋
注释:
巴颜喀拉:即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中南部。蒙语为“富饶青色的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为黄河源头所在。
鲤跃龙门: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黄河峡谷。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化而成龙。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所在。
带砺山河:典出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赤县神州:典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出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出著名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
河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又称“冯夷”“冰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出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的泰岳、华岳、嵩岳,都在黄河流域。
五帝:即“三皇五帝”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四渎:《汉书•沟洫志》云:“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四渎即中国最为著名的长江、淮河、黄河、济水。
一脉:这里指中华民族的一条文化之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为“丝绸之路”西出玉门关和阳关的主要门户,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影响最大的原始农业文明——仰韶文明,是华夏民族在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明代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的龙山文明,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新石器文明,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既为龙山文明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的原始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关中地区典型的半坡文化,属于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其“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的政治理念及举措,为华夏民族形成长期的统一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先导作用。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南岸地区的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就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的“中国”(西周何尊铭文)之地。象征着中华文明之始的河图与洛书,就出现在河洛地区。为齐文化和鲁文化统称的齐鲁文化可谓各具特色,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二里头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西安、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
儒道佛: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祖籍河南夏邑,出生山东曲阜(原鲁国陬邑);道家学说的创立者老子,在黄河最早的雄关函谷关上撰述《道德经》;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寺——白马寺,即在黄河南岸的洛阳。北魏孝文帝创建的小乘佛教少林寺,就在与当时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北麓。
文圣、亚圣、史圣、武圣、诗圣、文圣、药圣:分别为孔子、孟子、司马迁、关羽、杜甫、韩愈、孙思邈,均出生和主要活动在黄河区域。
清且涟漪忆河水:句出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一苇杭之跂予望:句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杭,通“航”。
三过家门而不入:典出《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大禹面对滔滔洪水,从其父亲鲧的治水失败中汲取教训,变“堵”为“疏”,体现出率领民众战胜自然灾害及困难的聪明才智。为了彻底治理洪水,他置个人利益于不顾,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经过13年心血与体力付出,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一石水则六斗沙:西汉人张戎,在公元4年王莽征询治河之策之际,以“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六斗泥”对之,主张从水性就下之理,以水攻沙,稳定行洪河道——实乃前无古人之创见。
尚书贾鲁:贾鲁,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公元1351年,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他辗转千里亲自考察,借鉴前人经验,采取凿、疏、浚、塞并举的治河方略,凿之以通,疏之以直,浚之以深,塞之以决。尤其是黄陵岗截流工程的大功告成,已成为千年治黄史上的一大成功范例。
瓠子歌: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瓠子歌》气势磅礴,对水患猖獗的描写入木三分。
黄水谣:为冼星海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
土枪长矛高粱熟:意出光未然经典作品《保卫黄河》:“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船夫曲: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20世纪40年代由延安鲁艺师生采录,系黄河老船夫李思敏自作。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和他自己深深的自豪。
艄公号子稻花香:意出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八路军:1937年7月9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国国民政府请缨,表示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8月22日,蒋介石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分别在三原县、泾阳县云阳镇、桥底镇和富平县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之后,随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炎黄子孙皆姓黄,黄土黄河恩泽长:句出笔者作品《中华黄河坛之歌》。
德水: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在佛教来说,“德水”即功德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出著名诗人李白《将进酒》。河南著名文学刊物《奔流》,即取名于李白这一诗句。
龙马献河图于伏羲:传说龙马负河图出于孟河之中,伏羲据此而演成八卦。
神龟奉洛书于大禹:传说曾有神龟在黄河主要支流洛水负书而出,故称洛书。大禹据此而治水成功,并分天下为九州。
嘉应观:始建于雍正元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承载治黄历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其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上的大禹、王景、贾让、谢绪、贾鲁、林则徐等治黄英雄,均被雕塑成真人大小蜡像,分别安置在禹王阁、中大殿和东西大殿内享受御祭、供人们瞻仰。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黄委会主任王化云及苏联专家的治黄指挥部,曾设在嘉应观内。
缩龙储宝:黄河博物馆前身成立于1954年,是以黄河为专题的自然科技博物馆,被誉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该馆通过图片、录像、图表、工程模型、实物标本等,以声光电等各种形式向观众展示和介绍:(1)自然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全流域概况;(2)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黄河文化;(3)各种自然灾害、河患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4)千年治黄历史,人民治黄成就,远景治黄规划;(5)了解黄河历史而必备的各种真实、可靠资料等。
禹甸:典出《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也为治理之义。大禹治理的地方,即中国。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更妖娆:句出毛泽东《沁园春•雪》。
浪涌风高云万里……守望魂倾德水楼:句出笔者作品《庚寅冬日登德水楼》。
雄流九曲归何处?总入中华梦里来:句出笔者作品《宁夏黄河金岸吟》。
河套:指内蒙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因黄河在此形成一个大弯如套,故名。民谚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秦晋大峡谷南段,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天鹅城:分别指河南三门峡市、山东东营市。每年都有大批天鹅飞临两地过冬,以至各自形成非常美丽的特殊景观。
三角洲:即黄河三角洲,这里是因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现在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几千年中,有文献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即达1593次,较大改道26次。
花园口惨案:为阻止侵华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于1938年6月9日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黄河南岸的花园口渡口,人为造成黄河决堤改道。泛滥的河水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以至形成长达400余公里的黄泛区。据不完全统计,河南被冲毁的民宅达140万余家,被淹没的耕地达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数十万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间接导致1942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在中国抗战史上,这一事件与长沙文夕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三大惨案”。
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句出笔者作品《中华黄鹤楼即兴》。
长为全球之五:黄河全长5464公里,在世界十大河流之中排第五。
灾为寰宇之冠:黄河包括泥沙、洪水、淤积、滑坡、凌汛、堤坝决口、河道迁徙、河槽萎缩、土壤流失等十多种综合性灾害。其灾害种类、数量之多,高居全球之冠。
含沙万河第一: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份,全长呈大“几”字型注入渤海。由于中段流经黄土高原,给中、下游带来大量泥沙,使河水变成了黄色,因而得名黄河。
文明、文化绵延不绝乃世界唯一: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发祥地,分别为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流域的古中国。其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因为外族入侵被迫先后中断了古代文明。而中国,即便也曾被外族入侵,其文明也没有因此而中断。所以,中国是世界传统文化从未中断的唯一文明古国。
中原是为核心之地:由于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所以治黄任务尤其艰巨。1946年2月,由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建成立的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由王化云出任主任。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水利部直属,作为事业单位设在郑州市。黄委会先后下设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局、规划设计院,黄河上中游治理局,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引黄灌溉试验站等单位。至今,黄委会已经发展成为在职职工近4万人、所属机构遍布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大型治河机构。七十年来,治黄成就斐然。
农耕节气二十四,亦渊源于天下之中也。“得中原者得天下。”“治天下者治黄河。”“懂黄河者懂中华。”毛泽东朗声告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雄豪之音回荡于北邙之颠。兰考意深,从救灾到治灾,治理三害标升新高度;牧野情长,由个体到群体,富裕百姓昂然耸太行。借他山之石,堤防工程标准化;收险段之效,偪束顽症豆腐腰。其下游之地上河,数十年安然无恙矣!
古都八居其五:八大古都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其中西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五大古都,均属于黄河流经的区域。
农耕节气二十四:句出笔者作品《告成赋》:“观天象持续千秋,从日食到月食,日月经天,测景台首创历法验证之本;定时令绵延万里,从气候到物候,双候行地,天之中曰二十四节气之源。”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新中国成立之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首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视察黄河,而且先后三次视察了河南境内的黄河。1952年10月31日上午,毛泽东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玺等人的陪同下,健步来到郑州北邙山的小顶山上。眺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毛泽东神情凝重地对陪同人员说:“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着觉的。”
从救灾到治灾:面对黄河灾害,历史上从来都是以“救灾”的形式在灾害发生之后对当地群众进行被动救助;而焦裕禄书记所采取的“治灾”,则是在灾害未发生时就进行针对性的主动治理,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害:即内涝、风沙、盐碱,主要以兰考等豫东各县区为重灾区。
由个体到群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史来贺开始,在新乡(古称牧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刘志华、吴金印、郑永和、耿瑞先、范海涛、裴春亮、茹振刚等先进英模人物,乃至群体形成了太行山下一道亮丽的先进文化风景线。
堤防工程标准化: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安排实施了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项目。2008年12月,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在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之后,又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2008年度全国水利行业唯一的获奖工程,也是人民治黄70多年来第一个荣获“鲁班奖”的水利工程,标志着黄河标准化堤防在设计理念、施工质量、建设管理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豆腐腰:在黄河下游从郑州花园口到台前县孙口这一段大堤,原来就像豆腐一样松软、易决,故称“豆腐腰”。借鉴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经验之后,“豆腐腰”堤段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偪束:逼迫、约束。
地上河:由于上游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一般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左右,从而形成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同时也因此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
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在重要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嘱托:一定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展我治黄万里图,为你重整梳妆台:句出贺敬之新诗《梳妆台》;
砥柱中流:传说上古时代,三门峡黄河河道狭窄处有一座砥柱山,在激流中影响河水的通畅。大禹在治水时,分别把两边的河道拓宽,使砥柱山像柱子一样兀立在激流之中。所谓的三门峡,分人门、神门及鬼门,其中鬼门最险,而砥柱就巍然屹立在此处的激流之中。
洛神惊兮河图新,河伯慕兮沧海光:句出屈金星、张艳丽《小浪底赋》。
小浪底:即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也是黄河治理的关键水利工程。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工程建成之后,具有防洪、防凌、发电、排沙、发电等综合性重要功能,被世界银行誉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称其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大坝建成蓄水后,在上游形成大片浩淼水面,其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更是气势雄伟壮观,可媲美于钱塘观潮。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2014年6月,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声羌笛春风度:著名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其一》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是化用并反其意而用之。
水调南阳到北京:1952年10月31日上午,在视察郑州北邙黄河之后乘火车回开封的专列上,王化云称将来黄河水不够用,需要从长江流域引水入黄,以解决华北、西北地区水源不足的问题。毛泽东闻听此言,眼睛顿然一亮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后来,毛泽东专门提出的南水北调设想,或许就是在这时萌生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首篇第一句。这里的“河”,即指黄河。
蠲税豪歌:2006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从2007年开始,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并于当年提出5项具体措施。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漫长历史,从此历史地画上了句号。
脱贫壮举: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党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维己亥仲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淘尽浪沙涤尽污……信有毛公道不孤:句出笔者作品《中华黄河坛之歌》。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出著名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
龙子:这里指中华民族所有的龙的子孙。
老家在河南,心魄系中原:2020年元月5日至2月29日,河南省文旅厅在郑州园博园举行“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幕仪式上,本赋由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程遂营先生诵读。
新时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十九大在报告历史性地指出:中国已从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一郑重宣示,不仅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而且明确了旗帜,更预示了未来。
大河:黄河的古代别称。河南报业集团所属的《大河报》即因此命名。
王国钦笔名好雨,号知时斋主人,网名好雨当春。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诗刊社子曰诗社顾问,河南诗词学会、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著有《知时斋丛稿·守望者说》《知时斋丛稿·歌吟之旅》《知时斋说诗》《知时斋诗赋》等。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