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崧
三言五语说诗话
第一
说说乐府
首先说说乐府
乐府,本是秦汉时期官方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乐府,广泛收集诗歌作品配乐演唱!这种歌词一直流传,很广,时间长了,歌词多了,人们就把这些歌词作品也称作“乐府”了!所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举例:
汉乐府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又: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癸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这里的汉乐府都没有格律!
到了唐朝有的人写歌词或诗,就用乐府的体裁风格,并讲究用了平、仄、韵的格律!这就形成了有的乐府不讲究格律而有的就是格律诗!如凉州词!
凉州词,本是乐府曲名,是汉代流行于凉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由于唐代诗人们喜欢用乐府调作歌词描写、歌唱西域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所以就用了讲究平、仄、韵的格律了!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里的凉州词就是格律诗了!
与凉州词同时形成的诗歌体裁的还有“塞下曲”!也是乐府曲的题名,流传在边塞一带!多是写军旅生活,战争情景的!
如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里的诗,词语也是平、仄、韵非常严谨的五言绝句格律诗!
(诗中第三句的“骑”字,在此处应读ji去声)
第二
说说柏梁体
“柏梁体”诗在汉武帝时十分盛行。原来汉武帝修筑了一座柏梁台!修好后,在柏梁台上大宴群臣!让文人们坐在一起吟诗!宴会中开始行吟,汉武帝首先起句!第一句用了一个“韵”!然后叫坐在他身边的一个人,接着他的诗吟第二句,但必须是用他的诗韵!接着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每个人按序接吟一句,但必须都是用他第一句起句的韵!有多少人吟多少句,都是一韵到底!
这样的诗就叫柏梁体诗!
这种体裁的诗一直传到今天,有不少人在写这样“一韵到底”的诗!北京顺义县一位老诗人就特别喜欢!写出了不少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一韵到底的柏梁体诗!很受大家欢迎!
第三
说说竹枝词
竹枝词也是从乐府的曲名里流传下来的!古时在巴蜀(今四川)一带流行较广!因四川植物竹子多,动物熊猫多!唐朝时代,写竹枝词的人很多!多是为当地民间歌舞写的歌舞词!称竹枝词!特色是写民情,民间爱情的风情较多,词语都合律诗的平仄格律,而且很严谨,并且比较朴实,用俗语,俚语,口语,俏语较多,大众化,接地气,有歌谣的风格和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所以得到大众百姓的喜爱!如唐朝刘禹锡的作品:
楊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晴”字,也暗含了“情”字的意思!诗的末句是“双关词意”!直到当今,写竹枝词的诗人很多!北京诗词学会的第一任老会长,就是擅长写竹枝词的老手!写得最多,很有名气!深受广大诗友的敬重,热爱和欢迎!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