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楹联 > 其他

对联趣闻

2020-03-24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对联趣闻

清代“扬州八怪”人物之一郑板桥,擅书法、绘画。做官期间吏治清明,颇有官声。传言郑板桥当县令时某日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门前贴着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百九

横批:又是一年

板桥见状忙令人回去拿米面、衣服等物送予这户人家。随从皆心中纳闷,板桥笑而不语。等屋主人出门道谢时,板桥方道:“上联缺个一,下联缺个十,合起来不就是缺衣(一)少食(十)么!”

除去言事以外,亦可用对联以表白心志。

作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被誉为“舆论界骄子”的梁启超,在武汉宣传维新变法时,想要拜访一下早年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张之洞。当时梁启超志得意满,豪情满怀,先给张之洞写了一封信表登门拜访之意。

他在信的落款处提的是“愚弟”,张之洞看到后思量着这少年也忒狂妄了,竟敢与我称兄道弟。于是他决定出一副对子好好为难梁启超: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武汉旧称江夏)

从这幅对子中,张之洞的才气尽显无余。这幅对子包含了地理,季节,还给嚣张的梁启超一个下马威。你这次来江夏,那咱们俩人究竟谁第一,谁第二呢?

可是梁启超毕竟是学贯中西,也算少年才俊。看到张之洞差人送来的难题,他略一思索,答案就出来了:

三教儒在先,三纲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后。

这下联不卑不亢,表明梁启超本一介儒生,不敢说居于先生之前,但是也绝不甘心落于人后。张之洞看了梁启超对出的下联之后,也收敛起轻视之心。

对联并不为诗人、读书人所独有,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中,也留下了普通人偶得佳句的逸闻趣事。

相传某书生进京赶考,因赶路匆忙,天黑后找不着寄宿之处。忽然,他看见一座古寺,寺中有一位僧人刚从井里打完两桶水,挑在肩上正要往回走。书生欲借宿在此,赶忙上前施礼,请求借宿一晚。

和尚看他乃一介书生,有试他才学之心,便说投宿不难,但我出个上联,你得对上才能留你。书生忙点头应允。只见和尚上联是:

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

书生听后,心中暗想这个上联真妙,天上的明月倒映在和尚的两个水桶里,不正是“担回两轮明月”?既新雅又无雕琢气,可谓是个现成的佳句。

书生毕竟是苦读十年书,他转念一想,就说出了下联:

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

和尚听后顿觉此人是个饱读诗书之士,立即安排禅房,请书生去休息。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化概览》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