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刘宏嘱我为他的诗集写序,我欣然应允。这主要是我们所在的工作部门都是与地质找矿有关,也就是地质情结吧。同时,我们也有共同的经历,都从事过教育事业。
“诗”,是中国文学的一种形式,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诗是生活的赞歌,诗是知识的提纯。当今社会,诗人层出不穷,孔子、中华诗词的崇高地位,有赖于历代诗人各领风骚。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尽黄河滚滚来。”
刘宏也是其中的一员。他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暇,避开浮燥的尘嚣,安静的从事诗词创作,不由得使我肃然起敬。
《刘宏诗词》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国情怀。诗集中,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我们党和国家深切的爱。从中也可读出刘宏不仅是国家的优秀的公务员,同时也是一个有筋骨有担当有见解的诗人。刘宏对宇宙间万物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眼里诗行间,万物皆可诗。从刘宏的诗词中感受到是其深广而多彩的人生阅历,丰富且纯真的内心情感和对诗律词采的娴熟驾驭。更主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兴发感动,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通篇中没有低俗和无病呻吟之语,皆是有感而发的至纯至净的心底之音。
刘宏在地质部门从事党群管理工作,并兼任《地质调查报》总编。他在纷繁的政务之余,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他以诗词的形式,从独特的视角来诠释生活、驰骋想象,在诗词中传递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对工作的热爱,抒发了真情实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刘宏诗词》汇集了刘宏近十几年创作的绝句、律诗、词牌、古风等作品400余篇,抒情言志、状物咏怀,其诗词清新亮丽、丰富生动、寓意深刻,语言清新、想象丰富,表述自然流畅。全书韵律遵从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作者亦是中华新韵的积极倡导者。
我喜欢这本诗集,是因为他的诗句,意境、旋律之美,读起来,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受,一种超凡脱俗、闲适自然的宁静。清王夫之曾说:“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因此,我只想从阅读与欣赏的角度谈谈自已的感受。
心无旁骛,超尘脱俗。
作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在深邃寂静、草木葱郁、重恋叠嶂之上,写出了大量令人心灵震撼的诗篇。从诗中洞察了诗人真正心无尘染、彻底解脱一切束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和山林幽隐的情趣。例如《初冬湖边即景》“
墨绿随秋尽,橙黄显浅容。
蒹葭增亮色,菡萏隐行踪。
野鹜游湖面,蓝天纳美亭。
寒风长伫立,且看落霞红。”
流露出一种自由恬静、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从中体会了他在茫茫宇宙间,除了天地日月星辰外,自然景物可谓境界了。诗人的的眼界与胸怀。也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不包含在其中。诗人沉浸在初冬湖边景色中,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自己的那份恬静与舒适。
再如《风入松·春满芬芳》“
艳阳高照远流香。春满芬芳。柳枝袅袅柔如发,舞飘飘,妖冶无双。近处水随风皱,远瞧花绽天祥。
叹经年往事寻常。世态炎凉。花开花落年年是,任凭阑,枉有愁肠。忘却苦甜酸辣,且看鸟语花香。”
这二首诗又何尝不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诠释呢?可读出诗人对于世俗名利地位的淡泊和对自然界一花一草的热爱。甚至于瞬间稍纵即逝的事物,他都以诗人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去捕获与抓拍成句,令人读了有飘飘出尘之感
绘景抒情,自出哲语
《刘宏诗词》,富含生活哲理。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仅有浓郁的情感还是不够的,只有包含深邃的哲理才能历久弥新。如在《车过长春》中,写道“车行路遇又长春,想起同窗共苦辛。卅载人别成果迥,才知岁月有偏心。”,表达了作者对“努力和成功”辩证关系的深入思索。再如在《小重山•对弈》中,写道“仔细去推研。输赢一二子,贵收官。下棋高手细看盘。断大势,机智解危难。”表达了作者对“细节、大势”的哲学思考,耐人寻味。
例《读江月晃重山 春日荷塘》:“
风暖吹柔嫩柳,苇花摇曳云河。眼前虽是绿无多。君须见,寒水荡春波。
当记繁华夏日,花红云丽风和。前来看客栈桥挪。寻常对,失得又如何?”
上下阙闪面都写自然景观,结句不经意间得出近乎哲理般诗句,引人遐想。
心有实感,笔下真情
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还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刘宏的诗里,无论言志还是抒情,无论怀古或是写景,都读出诗人的挚热的家国情怀和滚烫的赤子之心。
随园老人言:“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无论言志还是抒情,无论怀古或是写景,都是有感而发的中的之作,笔下绝没有无病呻吟之作。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为民族兴旺而呐喊、为社会进步而高歌,以及乐观向上的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自然流畅、优美生动的词汇,记录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对生命内涵的揭示,洋溢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展示了对人间万物的感悟。从而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作者诗化人生和对事物的理性思考以及作者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刘宏诗集中,有自我抒怀言志,有游历名山大川,有酬唱应答,但诗词中占主要部分的是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与赞美。
《刘宏诗词》,抒发真情实感。这本诗词毫无矫揉造作,处处抒发真情。如在《鹧鸪天•盘山栈道行》中写道“心内静,自轻闲。情操陶冶大山间。忙中偷取梁园度,立马雄途再闯关。”在《浪淘沙令•致妻》中写道“信守一生唯,甘苦相随。艰辛始懂业难垂。霜染鬓须终不悔,把酒擎杯。”前一阕表达了作者虽在休假,仍牵挂工作的心情;后一阕则表达了对相守半生妻子的真挚情怀,有很强的感染力。
《鹧鸪天黄昏思友》“
数载光阴又入冬,夕阳独照两相情。沧桑变化如潮起,不二情怀似雪明。
虽难见,意相通。真心自认与君同。秋冬春夏寻常过,最怕黄昏看月升。”
再读《年游珍惜眼前人》:“
天余微冷雪飘均。举目望浮云。凭轩望远,寒来风紧,年尽又逢春。
平凡岁月常勉励,追梦始成真。共苦同甘,卅年情重,珍惜眼前人。”
又例《阮郎归·家乡美》:“群峰轻舞水潺潺,白云绕岭间。红枫渐落树疏寒,声声唤杜鹃。
休远走,看家山,一山胜万山。谁言近处少幽然,乡关月更圆。”
扎兰屯往事中其四:拂晓行船观倒影,三更梦醒摄星辰。常思脑海当年事,冷暖悲欢都醉心。
可圈可点随处见。例:乡关处处有深情(去鹤城)
清新自然,行云流水
《刘宏诗词》,语言质朴无华。语言流畅、清新自然,是这本诗词的又一特点。纵观全书,作者绝无追求语言华丽,避免用词生僻。如在《闲坐》中,作者写道:“静享平凡日,春光正好时。坐读书一本,心醉惹愁思。 恍若其中客,忧烦自有知。谁嘲无长进,愿为故人痴。”就像与作者闲话家常,其质朴的语言和纯洁的思想如春风徐徐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在闲适恬淡中抒发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
精美构思,巧营意象
《刘宏诗词》,还十分注重精巧的艺术构思和营造意象。在结构的处理上,注意把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寓意融为一体,让人在不自觉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秋歌》中,作者写道:“斜阳透树林,金叶谱琴音。四季乾坤转,秋歌最动人。”斜阳透过树林照在金色的树叶上,就像美丽的五线谱一样,最后一句“秋歌最动人”,使人对这美丽的收获季节认识更深刻。
眼底有景,诗中有画
刘宏诗中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采桑子·观燕塞湖》中作者写道:“
波平如镜高天阔,索道悬浮,风卷云舒。玉润烟轻碧翠图。
登峰望远迷绝色,黛密红疏,岭阔盈湖。致美云山水底出。”这是一首写景诗词,也可以说是一首题画诗词。尽管我没有看去过燕塞湖,但是,当读了刘宏这首诗后,眼前立刻呈现出这个湖及湖的上下左右的雄奇壮美的画面。宛似身置其间。
读刘宏的诗集,象似同老朋友轻松愉悦的谈话间,有侃侃而谈的海阔天空,有深情回忆的不深刻感悟,有黯然神伤的离怀别绪。但在他的诗集中,绝没有一句牢骚语。从而看出他平常是一个宽以待人、对人友善的人,是一个真正心存大爱的阳光诗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大家读了这本诗集,就如同走进一个大氧吧,尽情吸取自己需要的精神营养,也仿佛走进一个百花园,尽情采撷自己喜欢的奇花异草。
最后以一首诗词结束。
读《刘宏诗词》
荷风吹远降甘霖,看透浮云胜境临。
鸿爪雪泥留足迹,古今精典度光阴。
如无旁骛清泉涌,确有灵犀妙语钦。
一卷横空俗氛净,高山流水鉴知音。
是为序。
李雪莹
于冰雪书斋
己亥菊月九日
作者:李雪莹来源:原创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