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研究

给陈校长的一封信

2025-02-13    来源:原创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给陈校长的一封信

陈校长:你好!

我本想跟你做一次畅谈,但是,你总是忙忙碌碌,多有不便。干脆,用书信的形式跟你谈吧。你有东山再起的渴望,我有再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走到了一起。几个月下来,我倾听、观察、思考,倾听的是校内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察的是学校的方方面面,思考的是学校的未来发展。

你说过几次,在公办学校干得再好,到私立学校也不中。我想谈一点看法:私立学校的校长只有一人竞争,即谁办学谁就是校长。谁成立公司谁就是老板。公办学校会是这样吗?个人办垮了,垮的是自己,还会搞别的。大不了从头来。公办学校办垮了,你辜负了党的希望和上级的关心支持,你对不起广大师生,你会臭名远播,领导看不起你,没学校愿意要你,你会永远抬不起头。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在学校建设上,国家可以盖房子,划拨工资,但不会替你招生和安置就业。私立学校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学费,公办学校可以吗?无论公立或是私立学校,永远质量是生命,规模是条件,诚信是根本,管理是前提。一支军队有军魂,一个学校有校魂。魂,不是三朝两晚就能立起来的。校风、校训、校规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不是临时所能拼凑的。诚实守信永远高于一切。智者创造机遇,庸者等待机遇,痴者丧失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机遇不会永远眷顾庸人和弱者。有些人发财靠的是机遇,有些人发财靠的是智商。靠机遇发财的人不会永远发财,靠智商发财的人才有多次机会。靠机遇发财的人会消耗财富,发达于一时。靠智商发财的人会积累财富,发达于一世。

你曾经在言谈中说过,厅级干部在学校接受你的领导,但是我不清楚为什么他们这些人才没有陪你一路走到现在,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没有留住他们?你曾经轰轰烈烈,几何时,到如今却江河日下,关羽走麦城。这仅仅是客观原因?难道在指导思想上,在蓝图设计上,在发展道路上,在策略讲究上,在具体措施上,在内部管理上,在统筹安排上没有可探讨商榷的吗?

私立的权力是自封的,公立的权力是上级给的,而威信都是下级给的。一道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好需要绿叶扶。上下级是同事关系,同志关系,弟兄关系。驾驭人,管理人靠的是制度、措施、感情。有心才有情。有情才有份。有种才有收。投入与产出永远成正比例关系。用心交流,以心换心,度人度己,换位思考。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却是重瞳,目光短浅,自绝于垓下。刘邦赖皮却善用人,拥有天下。命也,运也,机也,智也。

做事要:谨言慎行,深思熟虑,谋定而动,言出行随,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重视细节,前瞻后顾,追求圆满,追求成功,追求卓越,勇担责任,刚柔相济,恩威并用,避人之短,用人之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计小节,发挥创造性,用才而非庸才。待人以诚,交友以真,豪爽、坚毅、韧跋,果决、爽朗、善交,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工作上,尤重思想工作和感情投入。点滴做起,不好大喜功。专而不独。开放包容,让人说话,善于引导。对待问题,善于发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重视本质,不陷于迷思。压不垮,折不断,摧不倒,愈挫愈奋。喜欢挑战,敢于应战。敢于尝试,勇于开拓。

用人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重实干,轻空谈。无亲疏,无远近,一视同仁。人哪,得干实事,得脚踏实地,不能做那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事情,走好第一步,再说第二步。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吾者,私吾也。吾妾之美吾者,惧吾也。吾友之美吾者,有求于吾也。”好听没好话,好话不好听。只有跳出人都爱听奉承话、拍马溜须话这个怪圈,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每一个人都在利用他人创造和扩大自己的利益,但要方法得当,行为正大光明。要玩阳谋,不要耍阴谋,更不要使雕虫小技。通过某件事的交往,达到成为朋友的目的。教训、挫折人人都会有,但不要属鼠的,放下爪子就忘。更重要的是,教训不能反复获得,还自以为得计。被人卖了还帮助数钱。一本万利的事情基本没有,无本求利的好事根本没有。天上永远掉不下来馅饼。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百事不成,不从一分钱的原始积累做起,希图一夜暴发痴人说梦。最顶层的设计不去实施,只不过是画饼充饥,雾中空飞。

下棋是兵战的沙盘推演,车马炮兵将士相各有其位,不可错位、越位和不到位。一盘散沙只有失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沙滩上建不起高楼。没有人愿意交心,没有人愿意奉献,这样的领导才真叫孤家寡人。家里打车,外面合辙。能吃几碗饭,能装多少米,体重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有数。空想成不了现实,幻想成不了理想。必须基于现实和能力,否则只有恶性循环。

《大学之道》这篇古文是这样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基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暄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湜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无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大学的宗旨,即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即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个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前《出师表》又是这样讲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深情地告诫后主刘禅如何用人的道理。

诸葛亮家训《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君子的操守,(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的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呢?

《易经》

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是这样解释乾卦和坤卦卦象立义的:(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上面所举例一个目的:学校应该是明德,尚志,崇知,笃行。不论用人、管人、育人,概莫如此。况当今教育大势已处于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态。其竞争之烈,程度之深无以名状。真如逆水行舟之难矣!

而如何做到明德,尚志,崇知,笃行?唯有因势利导。随势而行。唯有从严,从难,从细;求真,求实,求全。教会做人,教会做事,教会生存。唯有义为一,利为二。以义导利,以利辅义。方能德行兼备。积小德为大德,积小成为大成,积跬步成千里。

此为肺腑之言也!

李保田

2015.3.15日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李保田来源:原创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