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其他

先有图而后有诗

2020-03-24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先有图而后有诗

李保田

(二0一七年二月十九日)

现代诗词爱好者,有好多人敢于做到一挥而就。每天都会有新作发表。粗看语句尚可,也有花团锦簇之类,细看是碎片式的拼图。深究,亦非深如渊薮。原因何在?躁也!

昨天有幸与几位书、画家偶聚,余为了求得一副字,即把自己的拙作书作条幅垂挂。便从手稿中捡出十数首绝、律诗、词,以求彼书写条幅是能悟得余的思想认知境界,在他下笔时,除了在字中写出他的神韵外,能够把本人的神、气揉为二合一。这应该是高难度的要求。书法家能在字中表现自己的神韵,怎么能够也隐含求索人的情感呢?定过要写的小作后,刚好迎来了我的另一发小(画家),我问他求画。他问我要那类的,我说:“你最擅长画的?”他说:“你要什么,我给你画什么。”我心中笑了。而后我提出“踏雪寻梅不见”。他一看,提出质疑:“你这诗没意义。不见梅还寻什么梅?即使不见梅也得有香气。那个地方有梅你才去寻,没梅你寻什么?”,我说:“你看透意思了?”他说:“不管怎么说,这不能算诗。你看人家是怎么咏梅的。”一旁的书家也随声附和。我哭笑不得。继而,又进来两位画家。聊毕,边铺纸捉笔。我很惊奇:“就在这儿作画?!”当然画不成功我也没要。

从这件小事看出作画人必须心中有画,才会手下有画。即事先心中构图的重要。

我从几十年的练笔中得出:意境对诗词的重要性。我在动笔前不管是完整也好,缺失也罢;优美也好,惨淡也罢。总在脑海中预先勾勒出一幅图画来。并且是分层次的图画,然后才动笔。文字则是从心图中採撷出来的。如:《踏雪寻梅不见》(用邻韵):人言:有雪就有梅香。或曰:山梅喜凌崖傲寒,尤以野梅为最。野梅者,自是散布山野林间泉侧也。又有人言:寻梅必到有梅处。非也,既有既知何用寻也,焉不用赏梅也?!

冰路携风踩,凌寒踏雪阶。

只听木鱼响,不闻暗香来。

本诗实为借物寄意。有两层意义,浅层的是:下雪了,我高高兴兴去山上寻梅,因为胸中有个定式存在:有雪就有梅开。结果令人失望,无果而返。其意不在咏梅。深层的梅花何其多,咏人实难寻。

如果成就一幅画的话,应该是探山寻梅,浓墨重彩处不在景,而应该在寻梅人自身的情态上。

如果将小诗作为题诗,其意境不跃然乎?

本首小诗写于2016年11月25日,《诗词家》微信群建于2017年元旦。

上一篇: 对 联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