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患上了大肚皮病
李保田
他才四五岁的年龄,便患上了大肚皮病。
大肚皮病的医学名称叫黑热病。老农民不知道,只看到病人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挺着个大肚子。所以都叫做大肚皮病,尤其是广大农村。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中华白蛉传播。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引起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属于人兽共患疾病。除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外,也可在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
病因是杜氏利什曼寄生于人体后,由于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大量增生,引起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造成。
其病理变化是:巨噬细胞及浆细胞明显增生,主要病变在富有巨噬细胞的脾、肝、骨髓及淋巴结。脾常显著肿大,巨噬细胞极度增生;脾因血流受阻而显著充血,偶可因小动脉受压而发生脾梗死;脾极度肿大时会造成脾功能亢进。肝可轻至中度肿大,肝细胞可因受压缺血发生脂肪变性。骨髓显著增生。淋巴结轻至中度肿大。其肺、肾、胰、扁桃体、睾丸、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亦均可有巨噬细胞增生。由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增生可形成微小的皮下结节。
造成的危害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病情加重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偶至肝硬化。亦可因脾功亢进,抵抗力降低,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
这种病在当时生活条件下,在广大农村非常普遍。
想想,人不得好饭,狗亦不得饱食。狗不得好病,人亦不得好病。
三年困难时,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非常低下,象刚落花的落地小柿子,榆钱,榆树叶,桑叶,洋槐叶,都是人们生活的粮食来源。地里能吃的野菜,屎壳螂,蚂蚱,蝗虫,小麻雀,斑鸠,老鼠,等等,都吃过。后来吃蒸麦苗。再后来,吃河里的杂草。
开始还能捞河里边的杂草蒸蒸吃,到后来连杂草也没有了,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赖以生存的,为他们挡风避雨的树,特别是榆树,人们把榆树皮剥得干干净净,把外面的老皮扔掉,取里边的二层皮,晒干,磨面,熬汤喝。
榆树皮黏得很,烧成的汤象刚熬成的皮胶,非常难以下咽,还没有干脆把二层皮放到煤火上直接烧干好吃。到排大便时就更成问题了。
虽然他在家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是老幺,出生后就得到全家人的关心呵护,那怕全家人都喝照见星星的稀汤,也不让小小年纪的他忍一点点饥,挨一点点饿。就这样,他还是饿的面黄肌瘦,胳膊腿很细很细,坐到那儿少气无力的,脖子都抬不起。唯一突出的地方便是有一个大肚子。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饮食不好、不够,营养不良,自然被各种细菌、病毒看上。不仅仅如此,冬天吃不饱穿不暖,长时间挨饿受冻,抵抗力极其低下,祸不单行,又患上了哮喘病,一遇阴冷下雨下雪,咳嗽得非常厉害。
那时候的农村,看个病都是困难的。父母亲为他治病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瞧医生看病外,还使用了偏方。甚至连茅坑里的蛆都经过多次淘、泡、洗得干干净净地掺面和和,用鏊子焙干,或者用锅升干,研面,叫他服用。
父亲隔几天就背着他去几里外的乡村医生家去看病。
虽然说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医疗器材根本没有,医生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他还是在医生的认真努力治疗下,逐渐治好了病,恢复了健康。
他的童年是叫人心悸的。所以,多少年以后,每当提起三年灾害的童年时期,他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每当想起童年,他就想起了父亲的脊背。因为他的童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父亲的脊背上长大的。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