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文化杂谈

同路人不等于志同道合人

2020-03-19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同路人不等于志同道合人

2016.6.4

木 子

常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富含哲理的通俗语言,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他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一个是他广泛的包含。

他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不是一家人确实不进一家门。人是有血脉的,只有同根同祖的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才能同进同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家人承受着相同的家庭传承,接受着相同的家庭文化教育,有着相同的生长背景——家庭环境,吃的一锅饭,穿的是一人做的衣,从同一个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相伴成长,心息相通,相互接受,相互理解与支持,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男婚女嫁,组织家庭,讲究门当户对,亦同样含有这个道理。只有地位相当,背景相同,意念相同,情趣相投,认知一致的男女人才能组织一个家庭,又绝大多数会白头到老。

他广泛的包含。进一家门的不一定是一家人。如亲戚、朋友、邻居、街坊、熟人、老乡、同学、同仁、等等。虽然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也进了一家门,但是各人的目的不同,做法不一,取舍不一,最终又分道扬镳。由此联想到“同甘苦共患难”这个体现优良传统的说法,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夫妻的感情够深了,但是一当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还各奔东西。一奶同胞,在家庭利益上,亲兄弟同样要分锅分碗。好听一点是为了各人多一条活路,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私心存在么?由此而推及事业。有几人真正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呢?

本人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需要你时,他可以保证再三,指天发誓,同甘苦共患难。永不作他想。一当遇到陈毅《梅岭三章》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时,他就动摇、退缩。要么撂挑子,要么另寻新欢。忘掉了你对他的关爱、照顾和迁就。一个人变节还倒不可怕,怕的是他犯自由主义,随意泄露单位“秘密”,任意揣测领导意图,妄评领导做派,发表对工作、对单位、对领导的极端看法,从而反证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或另立山头,拉帮派,搞结社,寻同道。工作上给点自由,生活上时常喝个小酒。利用手中掌握的那么一点权力,封官许愿。作为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你,无暇去观察、思考此类看似细微末节的小动作,更不会在意给你造成的麻烦和烦恼。一个戏台的台柱子就是这样被内部蛀虫日渐掏空的,时机已到,轰然一声大厦倒地,悔之晚矣!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要自乱阵脚。因为不知谁们在等着看你的笑话。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你过于相信人。当然用人规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还有一条潜经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山中石多真玉少,世上人多知音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借一斑而窥全豹,与一孔之见,一管之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要知道对一个要赋予重任的人,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和观察,才能赋重任。

欲望是一个人追求私欲的前提,也是一个人追求进步的条件。欲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为你助力;运用得不好,能成为你的对立面,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因此,驾驭一个人,不能看嘴说得怎么样,要看力行得怎么样?要全面了解,全面把握,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他把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有私心是正常的,没有反而是不正常的。“食色,性也。”这是中国哲学家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早了两千多年。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所以说,人有私心也是应该的。当你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不要怪罪和指责,要善加诱导,因势利导。地球生成已经46亿年了。大概到5亿6千万年才有生物出现,而这些生物一出现,便是无情的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千古不易的规律。亚马孙流域的森林高达十一层,最底层的小草还要努力挣得阳光和养料,何况最高层呢?何况动物界呢?更何况主宰万物的人类呢?问题想透也就了了。

芸芸众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过客。谁不是擦肩而过呢?又有谁不是像演员一样戴着面具生活呢?只不过谁演技高明,谁演技低劣而已。所以,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既能团结包容志同道合的人,也能够容纳同路人。这才是上上之策。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