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文化杂谈

学“诗格”之感悟——李清海

2020-05-08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学“诗格”之感悟

李清海

“诗格,就是诗的格式、体例与诗的风格、格调” 。诗有三要:意境、辞藻、诗格、三者缺一不可。意境是第一位的,它要求俊美深邃。而后是辞藻,要凝达含蓄,遣词要贴切,造句要规范、气势要流畅。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最后还要讲究仄律、对仗、用韵,以及一些格式要求和禁忌。总之;诗如人,意境字词是精神,诗格是体魄。精神再好,浑身是病也是废人。不堪一击,难以生存。譬如“国术”和各种规范的体育运动,其深远的发展意义就如“诗之意境”、其优良的体育项目就是“诗之词句”、其严格的训练要求,规范的动作要领,能否达标的评定标准就如“诗之格”。选择的项目好,精神状态好,敢于顽强拼搏,可每每犯规,就会被淘汰,何来的分数和名词。故而;学诗要学好诗,博览群书,积极探索,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写诗亦要写好诗,符合时宜,立意深切,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尊崇国粹之规;弘扬文化之道。初学诗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初写诗要循规蹈矩,务实求真。有读诗到写诗,除非神童,都会有一段艰辛漫长的道路。这一段路程是有;对句、律诗、绝句、填词、再到曲赋……这个链条不可断裂。不会对句永远敲不开格律诗词的大门,东坡云:“天下无语不成对”回首以往各个时期的诗词大家,无一不是对句之高手。其原因在于,格律诗词很多时候都需要“对仗”,而且越工越好,如五律七律五排七排。中间各联必须对仗。可以考证的词牌有一千六百个左右,几乎半数要求有对仗句。会对句才有希望写好七律。会写七律才能去写绝句,道理很明白,绝句要比律句精炼的多得多。会写律绝才能会填词。不是说拿个词谱例词,照着仄律填下来完事,他的要求要比格律诗复杂得多。比如:领字,对仗、叠字、摊破、另外,填词还必须有题目。有个完整的物象,寄情于景,语言优美婉约。至于曲赋那更是文字之巅峰,要想跨越难之甚难。总之,诗路只有弯路而无有捷径。而“诗格”恰恰是楼台之扶手,阳台之护栏。车之辙,船之舵,失之则不达。读诗、学诗、品诗、写诗、评诗、到诗之探源,都必须在“诗格”匡扶下循序渐进。按现代话说“诗格”就是一个集成块,不可分割,不可短路。它的组成部分十分复杂。譬如:诗有总意、三境,三格、三不、三思、五趣向、五用例、三宗旨,比兴、格律、五律、七绝,八病、九对、十体。以及各种变格句式,替对折腰,拗救之法。句脚用韵、出群入群,阳和阳光,独木桥、进退格,等等……等等。每走一步,每用一法,都要知其要领,晓其旨意,不可不遵亦不可乱用 。如不然则读诗写诗一生,不知诗之道也。如能大彻大悟,则可书山揽胜,学海漫游。诗书无量,我辈当务尽其力,求索拼搏。

附:诗格专著参考(有些论说部分是被拚弃的,有些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如:合掌、隔景、挤韵,撞韵……在参考研读 的时候全有自己遴选运用,不可拘泥,也不可能照本宣科。全凭个人感悟,活学活用。)

诗格,旧题唐王昌龄撰。

律札华梁 上官仪撰

文笔式 佚名撰

诗格 旧题 魏文帝撰

诗格 佚名撰

诗髓脑 元兢撰

诗式 元兢撰

诗式 佚名撰

唐朝新定诗格 崔融撰

评诗格 旧题 李峤撰

诗格 旧题 王昌龄撰

诗中密旨 旧题 王昌龄撰

诗议 释皎然撰

诗式 释皎然撰

金铖诗格 旧题 白居易撰

文苑诗格 旧题 白居易撰

二南密旨 旧题 贾岛撰

炙毂子诗格 王叡撰

缘情手监诗格 李洪宣撰

新定诗格郑谷等撰

风骚旨格 僧齐己撰

流烦手监 僧虚中撰

雅道机要 徐夤撰

风骚要式 徐衍撰

诗中旨格 王玄撰

诗格要律 王罗简撰

诗格 僧神或撰

2020年5月8号写于怡情园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李清海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