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诗坛大家

关于诗的起源与发展

2020-05-05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关于诗的起源与发展

(晨 崧)

诗最早是起源于民歌,远古时代没有诗,只有劳动人民的民歌!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民歌是:

断竹续竹,

飞石逐肉。

断竹一一是把竹子截断了,成为一根直棍。

续竹一一是用绳子把竹子结上,做成一个弯弓!

弓何用?弓箭是远古时代拉弓把石头子儿射出去打猎的!

这是民歌记录了远古时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民歌!我们讲劳动创造一切,这是真理!

历史久了,民歌多了,就发展成为诗歌!有了许多艺术讲究又成了诗!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编了一部《诗经》!收集了诗歌三百零五篇!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第一部诗书!

我们大家都会读: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书中三百多首诗中,有四言的,五言的,六言的,七言的,杂言的,有多种句数不同,句式不同!

由《诗经》发展,到战国时代,出现了《楚辞》!以楚国的屈原为代表写楚辞最多!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

《九歌.国殤》《天问》《天对》等多部作品!

到了汉朝又发展了《汉赋》!同时出现了管理诗歌音乐的机构叫《乐府》,乐府本是管理音乐,乐曲,诗歌,由官家设立的管理机构,后来年久了人们就把一些诗歌,乐曲,舞曲的歌名,曲名,题名等都叫成《乐府》了!

汉武帝年代修了一座柏梁台,在柏梁台上汉武帝大宴群臣时吟诗,又创造了诗歌的一种“柏梁体”,这种诗体即不限诗句,但必须句句押韵,几句,几十句,上百句都可以,但必须“一韵到底”!

这种诗体与乐府都传承下来了!

到了唐朝,从乐府诗歌体的发展又曾出现了地区性的《凉州词》,《塞下曲》,《竹枝词》等诗歌体,由于语言和诗歌艺术的深刻讲究,开始兴起了讲究字,词的五声吟唱,于是开始有了讲究平声,仄声,用韵的“格律诗”!初唐时期,写诗讲究格律还是个“时髦”,后来写的人越来越多!成了诗词文化的主体!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将此前没有格律讲究的诗歌,叫“古体诗”,“古风”,对讲究平,仄,韵的格律诗,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

这种分法,叫法,一直延续到当今!

唐朝几百年,格律诗成为最主要,最广泛,最盛行,最繁荣的诗歌文化主体!所以大唐世,《唐诗》十分繁华!

唐朝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开始有了“词”的萌芽!出现了不少《词》的作品!发展到了宋代,写词的人多了起来,词和唐诗就同样的繁荣兴盛起来了!

词,有词牌,有词谱,是唱的!你只要标出词牌,歌女就会唱!这时宋词又成了宋朝最发达,最兴盛的诗歌文化主体!也和唐诗一样,一直延续到当今!我们谈诗,首先就想到,叫出“唐诗宋词”!

元朝,在唐诗,宋词的发展中又出现了“曲”。曲也是可以唱的,而且发达起来!也十分兴旺!元曲作品的艺术之美不亚于唐诗宋词,举一首马致远写的元曲: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太美了!这首元曲太漂亮了,为人们所喜欢,而作者马致远也深受人们热爱,称他为“曲状元”!

现在北京西山里,尚有马致远的故居,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往后发展到明朝,元明杂剧十分兴盛普及!元明杂剧所用的词语,所唱的戏词几,都是十分

讲究声调声韵的!有的甚至讲究严谨的格律,所以元明时代的文化也十分发达。一直到清朝!延续到当今!

清朝几百年,诗词也很繁荣!由于清朝有科举制度,就是你当官必须是经过科举考试,而考试的內容必须会写诗词,而所写的诗词又必须是合乎诗词格律!不合格律的作品视为“不及格”,不及格,就不能录取,你就考不中,那你就别想当官了!所以清朝的诗词还是挺繁荣的!但是没有新的太大的发展,都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范畴内!

现在可以看出了诗的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民歌~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剧,到当今,我们全部继承下来了!

从中华民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国时期,直到现在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诗词文化发展出现新的空前的兴旺发达,兴盛繁荣!

诗词文化,唐诗宋词,汉俳,新体诗,自由诗,新古风,还有什么打油诗,散文诗,朦珑诗,十二行诗,童子歌,民谣,三句半,娃娃诗……等等五花八门,多彩多样都出来了!真是数不胜数,百废具兴,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显示了社会民族文化的发达!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