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的典范——张德法风采录选稿感怀
李保田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方法。这里所说的“小”,是指小人物、小事件、小细节、小角度;“大”,是指作品中体现的大背景、大情感、大道理、大主题。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挖掘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展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通过叙写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阐述一个大的道理;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小物件或植物进行细致的刻画以蕴含深远的旨趣,喻人喻理,抒情言志,从而表达深刻的主题;通过抓住生活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微部分加以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绘,让这些鲜活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以小见大,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以知人,察今以知古。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善于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某些潜在的规律,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做到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取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通过小角度切入,关注人物的一言一行,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和时代背景。以小人物见大情感,以小事件见大道理,以小细节见大主题。
看张德发老师的《老伴》(新韵):“一双筷子不能分,同扮酸甜尝苦辛。锅碗随心交响曲,朝阳开唱到黄昏。”就题目讲,已是平常不过,当读过作品后,更觉得平白无奇。“筷子”,是生活的必需工具,离开它,就无法吃饭,分开它,就失去意义。以此比喻年老夫妻须臾不可分离的大道理。可谓小中见大。人们常说,年少夫妻年老伴。人越到老年,越需要相互扶持与帮助。“伴”:搭伴,陪伴,伴侣。拆开讲,一人一半,两人合在一起才算完整。人的一边还有另一半。老年夫妻就是如此。要想唱好黄昏颂,享受晚年,就一定要做到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白头偕老。该诗反映了社会主题,要使社会稳定,首先解决老年问题,让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打油翁》(新韵):“日子当诗四季耕,手拙锄苯亦收成。黑粮白薯撷家酿,打酒换来醋半瓶。”该诗诙谐中展现欢乐的一面。诗,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是浪花,是花朵。把日子当成诗,凸显作者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锅碗瓢盆交响乐,柴米油盐醋,酸甜苦辣咸,有如意时,有失意时,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但不管如意或是失意,日子都得照样过。生活不是道理,生活是客观实在,生活需要各方面协调,需要信任、谦和、忍让、理解、支持,和睦,帮助、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精打细算,勤俭劳作,用心经营,......,懂得知足,才能常乐。要有正确的苦乐观。只要努力经营,“手拙锄苯亦收成”。只有努力了、尽心了,即使“打酒换来醋半瓶”,也是快乐的、满意的、幸福的,不因小事而起嘴仗,不因片言而动干戈,修身才能齐家,平等才能美满。小生活中折射出大道理。
《小雨点》(新韵):“万丝呼啸驾雷飞,落地结心欲海归。穿石跳崖无尽路,人间不枉走一回。”该诗揭示了四个方面的道理:一.要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二.积少成多、积水成渊;三.团结才有力量;四.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夺取成功。尾句是对小雨点的高歌礼赞,高度肯定小雨点不忘初心,滋润大地的伟大献身精神。可谓小中见大的典范。
《向日葵》(新韵):“植物趋光依本性,唯她追日最痴情。风吹雨打子千万,临老身心还向东。”
通过讴歌向日葵方向明确,立场坚定,矢志不移,终生不悔,不学墙头草两边好,哪边强大哪边倒,见风转舵的伟大品格,批判了人性趋炎附势、奴颜媚骨的特点。毫无疑问,无论植物、动物,选择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所有生命体的本能。
首句“植物趋光依本性”因兴而起,作者观察到向日葵永远向太阳的生物现象,联想到自然界的万物,油然而生兴致,故而起篇即提出“植物趋光依本性”这样一个追求生存、发展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继而承接中引出对向日葵的讴歌:“唯她追日最痴情”。“唯她”二字恰如其分,向日葵不仅像其它植物一样遵守一般规律,并且又有它自己的独立特性。它一当选定前进的方向,就永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它不是一般地追求,它到了痴情的地步,矢志不移,终生不悔。不管风吹雨打,决不更改,决不放弃,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试问,还有其它植物跟向日葵一样吗?没有!向日葵的韧性、坚守、笃行,不正象征了全国各族人民永远心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人格么?三句转折“风吹雨打子千万”,喻指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历经风雨磨砺,发展壮大,开花结果,终于成为在中国这块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土地上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成为有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党。尾句“临老身心还向东”,呼应首句,既是对向日葵自始至终生长现象的总结,也是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永远前进的坚定意志。
《鹧鸪天•忆母春晚》(新韵):“劝女哄儿入梦中,飞针灯下赶衣缝。袜鞋件件全新换,饺子排排两岁更。 供碗摆,敬天公,虔诚烧纸乞年平。忽闻鞭炮邻家放,轻唤庭前拜祖宗。”
该词前片撷取母亲劝哄儿女入睡,飞针走线做新衣,准备除夕与初一早上吃的饺子,后片写敬天拜祖,通过三件小事的描写,展示母亲操持家务、呕心沥血的形象,讴歌母亲勤劳质朴的伟大人格,进而揭示天下所有母亲心中装着全家人,唯独没有她自己的无上奉献精神。
作者诸同以上几首作品的诗词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可喜可贺的是张德法老师深谙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熟练驾驭与运用之。善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可感的形象,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获得更为强大的震撼力。为读者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9.5.10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