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陋室记

2021-02-25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题记:忽然想起那山中,那如诗如画旖旎的风光,想到那守山护林人的穷苦、悲凉的生活境况,我心里竟不知是如何滋味?我不敢写陋室铭,就记一篇陋室记吧:

山野田间一茅屋?不,那不是山野村落,是我家乡一座贫瘠的山岭上依山洞搭成的茅屋,更准确的说是一个门口用茅草搭建起来的山洞。

那是刚过完春节,万物还未曾复苏,带上孩子们,叫上邻居驱车去爬山游玩。

“那儿有炊烟!”孩子们惊喜的叫道。在荒芜的山岭上,我们看见不远处有一缕炊烟升起。孩子们欢腾起来,我们便向着炊烟处走来,这儿真是一处不错的风景。在一座低矮的茅草洞门前,是一片开阔平缓的杏树林,杏树有大瓷碗口粗细,且错落有致。旁边还有几垄开垦的贫瘠的梯型山地,因为是刚过了冬天,山地上都光秃秃的,裸露着沙土、石子。树林旁边不远处,一片低的山坳里,生长着茅草丛,这一大片茅草丛经过冬日的风霜,叶子苍黄暗红,冬末初春金色的阳光一照,暖绒绒的一大片,孩子们早已忍不住扑腾到那一大片温暖的怀抱里打闹,大人们也忍不住摆姿拍照。这喧闹声早惊动了茅屋的主人了,一个邋里邋遢的中年汉子热情的从茅草洞里钻出来,指着茅草洞子说:“这是娘娘洞,进来拜拜吧。”大家便好奇的踏进洞里来。一脚踏进屋里,里面倒是挺宽敞的,门口又低又窄,里面却深,果然是个山洞,只是山洞门口用茅草搭了搭,或是防风防雨的吧。

洞门口放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一个人,床褥子非常的破旧,像是三四十年代的那种,再里面有锅台,板凳,黑黢黢的,洞里太暗了,眼睛适应不了,即刻退了出来。外面真好啊!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山野里旖旎的风景,孩子们仍旧在那一大片茅草丛里欢喜纵情的嬉闹着。

“那儿躺着的是谁啊?”我的邻居和主人攀谈起来。

“我老娘,她病了,下不了床。“那人回答。我看见近旁有一个蓄水的窖井,井里是干枯的,看起来是废弃了的。我注意到这山上是没有水的。

“树是你种的吗?”邻居问

“不是,是一个老头种的,他包了这块山,没有他了,他闺女不要,给我了。”他回答道

“以后可以来摘杏子了。”我随口一说。

“可多人来摘了,有的给两块钱,我给他摘一大碗,有的拿几斤 面条、黄瓜来换 ,我给他摘一大兜儿。”那老汉慌慌忙忙的接口说。

那我是用钱买还是用物质换呢?我心里惶惑了一下就过去了。

这事儿过去两年了,而今天忽然映回到我的脑海里,映回到我的心里来。

那山岭、那门口搭着茅草顶的山洞,那一片杏树林,那一片温暖的茅草地,冬末的风景是那样美,春天更迷人了吧?这时刻,它在我心里是一首诗,一幅画,一片梦境的家园。

可是那穷苦的守山人,在空旷的山野里,守着一个病人,是那样贫困、悲凉,那病人早已死了吧?山上是没有水的,他们是如何的生活呢?当时看他的脸、衣服像是从没洗过似的,也许他们早已下山了吧,可他舍得丢弃那片杏树林吗?-------

我 为什么当时,什么也不想?为什么当时不给他们一些钱呢?而如今又忽然想起这些凄凉又唯美的事情来,唯美的是自然的风光,凄凉的是人事。

我还会再到那一座小山岭吗?还会看见炊烟看见茅草洞?看见那一片茅草地、杏树林吗?........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