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 > 诗词赏析

霞染金波千顷醉 篮盛童趣一生香

2025-07-16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有这么一阕《青玉案·风吹麦浪》,它以金色麦浪为经,以时光流转为纬,织就一幅农耕文明的抒情画卷。上阕“弄霞影,摇金缕”六字,将夏日麦田的光影变幻凝练如油画;下阕从“携篮拾遗”的童真记忆,自然流转至“夕阳红处”的怅惘,颇有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意境转换之妙。全词如新麦般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又带着词人独特的生命体温。

【原玉】

青玉案•风吹麦浪

罗登永

千畦麦浪翻晴旭,弄霞影,摇金缕。枝上燕莺相与诉。春归绿野,秋期丰稔,最爱风和雨。

曾经穗影迷游目,犹记携篮拾遗趣。倦客愁来丝几许?夕阳红处,草花香里,独理闲情绪。

【赏析】

全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麦田的壮丽景象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上阕开篇便以“千畦麦浪翻晴旭,弄霞影,摇金缕”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麦田在晴天旭日下的壮丽景象,麦浪翻滚,如同在舞动霞光,金色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摇动的金缕。

“千畦麦浪翻晴旭”这句词以动态描写展现麦田在朝阳下的壮阔景象:“千畦”是说无数整齐的田垄,以空间量词构建农耕秩序;“麦浪”形容风吹麦子像海浪一样起伏;“翻晴旭”则是说麦浪在朝阳下翻滚闪亮,“翻”字拟浪动态势。作者用短短七个字,通过“千畦—麦浪—晴旭”的递进式意象组合,形成由面到点的视觉聚焦。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田、清晨柔和的阳光、随风摇摆的麦穗,还有那金黄色的麦浪在朝阳下闪闪发光的美丽景象。既展现了田园的壮阔,又捕捉到了晨光中麦田的动态美。

“弄霞影,摇金缕”这句词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麦田在霞光中的美景:“弄霞影”是说麦穗在晚霞中玩耍嬉戏——就像调皮的孩子用手拨弄彩霞的影子,其实是形容麦穗随风摆动时,在霞光中投下变幻的光影。“摇金缕”把麦穗比作金色的丝线——麦穗在风中轻轻摇摆,就像有人用手摇晃着一束束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傍晚时分,晚霞映照下的麦田,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摆,在霞光中闪烁跳动的美丽画面。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弄”和“摇”),让麦田仿佛有了生命,在霞光中快乐地舞动。

“枝上燕莺相与诉。春归绿野,秋期丰稔,最爱风和雨”这几句转而描写麦田中的生机,燕子和黄莺在枝头欢快地交谈,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秋天的丰收。作者特别提到喜爱风和雨,因为这两者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诗人通过燕莺的对话,巧妙地传达了季节的变换与丰收的期待,同时“最爱风和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枝上燕莺相与诉”这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鸟语图:“枝上”点明了场景——在树木的枝条上;“燕莺”指的是燕子和黄莺这两种爱唱歌的鸟儿;“相与诉”是说它们互相倾诉、对唱。也暗含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鸟儿的鸣叫想象成朋友间的交谈,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趣味,让人仿佛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感受到春天的热闹与欢快。

“春归绿野,秋期丰稔,最爱风和雨”这句中,“春归绿野,秋期丰稔”的四季并置,将农耕周期压缩为瞬间体验,与“燕莺相诉”的声景交织,形成立体化的田园牧歌;“最爱风和雨”表面写作物生长依赖自然,实则隐喻人生需要风雨淬炼方能成熟。“风和雨”既指自然气候,又喻人生境遇。

上阕这几句,词人巧妙地将词中的“麦浪”“霞影”“金缕”“燕莺”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金色的麦浪之中。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的情感与追求。

下阕,作者以“曾经穗影迷游目,犹记携篮拾遗趣”回忆过去在麦田中漫步的情景,麦穗的迷离景象让人陶醉,还记得曾经提着篮子在麦田中捡拾遗落的麦穗,充满了童趣和欢乐。

“曾经穗影迷游目”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田间回忆:“曾经”开启回忆视角,说明这是过去的场景;“穗影”指的是麦穗在阳光下投下的摇曳影子;“迷游目”构建朦胧美感,形容这景象让人看得入迷,眼睛都舍不得移开。诗人用“迷”字特别传神,既写出了麦浪光影的迷人,也表达了童年沉醉其中的状态。其通过回忆的方式,生动再现了麦田光影交织的梦幻美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犹记携篮拾遗趣”生动描绘了农村生活中一个简单却充满乐趣的场景:农忙时节,孩子们或妇女们提着篮子,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捡拾遗漏的庄稼,虽然是个小活计,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这种朴实的田园乐趣,往往是最让人怀念的。

“倦客愁来丝几许?夕阳红处,草花香里,独理闲情绪”句,诗人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愁绪与眼前的美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倦客愁来丝几许”这句用非常形象的方式描写了一个疲惫旅人的愁绪:“倦客”指的是疲惫的旅人;“愁来”是说忧愁涌上心头;“丝几许”用“丝”来比喻愁绪,堪为经典!问“有几丝”,形容愁绪像丝线一样细细密密地缠绕。诗人用“丝”这个比喻特别巧妙,既写出了愁绪的细腻绵长,又通过“几许”(多少)的疑问,表现出愁绪难以计量、挥之不去的感觉。整句诗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那种突如其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忧愁,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旅人的疲惫和孤独。

“夕阳红处,草花香里,独理闲情绪”这句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的田园画面:在夕阳染红的天边,飘着青草野花香气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整理着自己闲适的心情。整句诗通过三个简单却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怡然自得的场景:傍晚时分,一个人置身于夕阳映照下的乡野,闻着自然的草木芬芳,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整理着自己的心情。这种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状态,正是很多现代人向往却难得的闲适时光。

下阕运用今昔对比手法,通过穗影/夕阳、携篮/独处等意象群的对仗,在40字内完成从集体记忆到个人孤独的情感跨越,最终在暮色花香中达成与自我的和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哀而不伤”的美学境界。

上阕描绘了田园景色与丰收的喜悦;下阕则转入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全词由景入情,从欢快的田园风光,到温馨的童年回忆,再到淡淡的乡愁,最后归于平静。这种结构布局使得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心境。

这首《青玉案•风吹麦浪》以麦浪意象贯穿时空,上阕“弄霞影,摇金缕”的炼字精妙展现夏初麦田的光影律动,却因“春归绿野”与“秋期丰稔”的时序杂糅削弱了农耕书写的真实感。下阕“携篮拾遗”的童趣与“夕阳红处”的孤寂形成张力,惜结句“独理闲情绪”未达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蕴藉之境。全词如麦穗般兼具饱满与稊稗,需再锤炼物候逻辑与情感转承。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