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 > 诗词赏析

高古典雅秀美的力作——《西安碑林腊梅盛开》赏析

2020-03-19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高古典雅秀美的力作——《西安碑林腊梅盛开》赏析

李保田

2020.3.14日

原 作

2020年1月3日星期五晴

庄严肃穆,三学拱卫,西安孔庙碑林。绵历千年,池开半壁,恢宏义路礼门。圣业耀棂星,儒道冠今古。泮水之滨,瑞兆麒麟,德昭天地圣贤尊。钟声惊醒国人。要临习翰墨,断字识文。秦篆峄山,曹权汉隶,欧阳颜柳称神。气骨是灵魂。无数经纶手,独具匠心。亭下梅花满树,灿烂似烟云。欣赏流连忘返,金石动我诗心。梦到京华胜景,琼华岛上沉吟。诗曰:

文庙1吟哼翰墨间,碑林2铭记大长安。

兰台3未忘周文字4,太史5遗存汉武编6。

时代潮流新渭水7,烟霞8凤藻9古秦川10。

梅花满树罗浮梦11,却在京华12北海边。

注:“三学”:西安府学、咸宁县学、长安县学。

作者介绍:王改正,汉族,大学文化。1951年生于河南省郾城县(现漯河市),现居北京。1969年加入解放军,2006年退休。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现为《诗刊子曰》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诗词集《细柳营边草》、《岁月歌吟》、《霞落玉潭红》、《信步走燕山》等。

註 解:

1“文庙”,即孔庙。西安文庙位于文昌门里。具体地址在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15号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宋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

2“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

3“兰台”,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汉代宫廷档案典籍库,史官修史的办公机构,又称御史台。后专指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现在,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

4“周文字”,周代的文字。

5“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期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故称太史。

6“汉武编”,汉武帝时期的文献典籍。

7“渭水”,即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亿立方米。在陕西境内,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8平方公里,径流量62.66亿立方米。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8“烟霞”,1、指烟雾;云霞。南朝齐谢朓《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明张居正《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2、泛指山水、山林。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9“凤藻”,“凤”,凤凰的凤;“藻”,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比喻华美的文辞。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谒龙旗於武帐,挥凤藻於文昌。”唐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杨夔《送张相公出征》:“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

10“秦川”,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天子之附庸。非子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国伊始。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其后代东迁关中,陕西地区成为秦国的主要地区。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水平原(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称“秦川”,古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1“罗浮梦”,“罗浮”,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风景优美,为粤中游览胜地。“罗浮梦”,在罗浮山做的梦。相传“隋开皇中,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柳宗元《龙城录》)。因以为咏梅典实。唐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明文徵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

12“京华”,京城。

译 文:

首联:“文庙吟哼翰墨间,碑林铭记大长安。”(在)文庙内(我)吟哼于琳琅满目的墨宝书香之间,丛立如林的碑石铭记着宏大的长安城的历史沧桑。

颔联:“兰台未忘周文字,太史遗存汉武编。”档案典籍库中收藏有有关周代历史的文献以及周代当时的文字记录,(还有)太史们编撰的汉武帝时期的文献典籍。

颈联:“时代潮流新渭水,烟霞凤藻古秦川。”时代潮流就是新时代的渭水,这烟雾,云霞,山水,林木,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曾经用华美的文辞描述的古代秦川。

尾联:“梅花满树罗浮梦,却在京华北海边。”梅花满树的罗浮美梦,只能在京城的北海边做了。

简 析:

诗作通过对西安碑林博物馆中重要历史文物的描述,肯定了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名城长安的赞美之情。进一步讴歌了八百里秦川的美好风光,表达了美中不足的是遗憾。

因兴起笔,直入本题,首联直接把读者带入了翰墨浩繁的碑林博物馆内。因为碑林博物馆收藏着历朝历代有关长安的历史发展变化的文字、书画和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文字记录,自然会引起诗人寻找历史足迹,探求历史文化的兴趣,而这些只有在碑林博物馆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所以诗人才游览碑林博物馆。开篇就引起读者注意,夺人眼目。作者在这里或伫立、或穿行,徜徉,浏览,被其博大精深的文字历史记录所震撼,便不自觉地吟哼起古今文人有关长安的墨宝与碑石上那些令其兴奋的碑文。收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为什么诗人用大长安呢?因为长安(西安)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陕西省省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无论古代、现代、当代,长安都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篇首定调:这次游览非常值得。

颔联承接首联,博物馆究竟有什么值得诗人去游览呢?这里边藏有春秋秦汉时期太史馆记录编修的周朝的文字记录。还有太史官们实录的汉武帝时期的文献典籍。这些文字记录可谓弥足珍贵,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献。至此把博物馆的伟大意义揭示出来。有关博物馆的叙述说明到此结束,

颈联笔锋一转,转入抒情:把读者穿越时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历史发展到今天,时代的潮流就像那千万年来奔腾不息的渭水。八百里秦川依然展示着历代用华美的文辞所描述的烟雾蒸腾霞光铺照的古秦川的美丽山水。颈联上下句之间看似当代与历史的对照,也是对现状的讴歌。因为八百里秦川又展现出了用华美的文辞所描述的古代秦川的样子。

尾联则照应题目,用赵师雄在罗浮山梦遇梅花仙女的传说,总结出长安之美,秦川之秀,衬托出诗人对长安恋恋不舍的心情。这是梦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是实物与虚像的合二而一。升华成了诗一样的意境。因此,尾句在圆合开篇的前提下又延展一步:我马上就要离开西安了,而赵师雄的罗浮山梦,就等到我回到京华的北海边再做吧!似尽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思的空间。

作 法:

1、使用倒装句,增强语势效果。“文庙吟哼翰墨间”,正常情况下,句子应该是“吟哼文庙翰墨间”,无主句,动词双宾结构,强调的是诗人“我”。任何人一看就明白,但诗人把动词谓语“吟哼”的近宾语“文庙”前置到“吟哼”前做主语,原句就变成了完全单句。强调的是“文庙”的功能作用。增加了艺术性。“兰台未忘周文字”一句同样如此。

2、使用拟人手法。如上两句。“文庙吟哼翰墨间”。“兰台未忘周文字”。“文庙”和“兰台”都是事物名词,事物怎么吟哼和未忘呢?但是诗人赋予它们灵性。所以“文庙”可以“吟哼”,“兰台”也就“未忘”。使诗句灵活有感。

3、运用高古典雅的诗家语。上两句从艺术角度讲,听着很美。美就美在诗人用“文庙”做“吟哼”的主体,用“兰台”做“未忘”的主体。“吟哼”是“文庙”发出的,“未忘”是“兰台”发出的。如果把诗句改成“吟哼文庙翰墨间”和“未忘兰台周文字”,就俗不可耐,索然寡味,只有颠倒句子,才会使诗显得奇峭生动。

4、全诗句句用对。首联、颔联、颈联采用正对,尾联则是流水对“梅花满树罗浮梦,却在京华北海边。”

5、用典绵密。七处,兰台、太史、新渭水(化典)、烟霞、凤藻、古秦川、罗浮梦。

6、联想。看到碑林的梅花树,就想到了赵师雄梦遇梅花仙子的故事,更增强了诗的可读性。

总之,《西安碑林腊梅盛开》多种手法并用,是一首充满了古诗味道的既高古典雅又秀美新潮的佳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为读者提供了一顿美味大餐。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