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诗意人生话三春(诗话随笔)--李清海

2020-04-19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春为岁首,百花初绽。人生之路的起步,大好年华的开端。看莺歌燕舞,花枝招展,去沐浴阳光,拥抱春天,是花季男女的灿烂;有感叹时光,叹息春天,去愤世嫉俗,迷茫岁月,则是少小年华的悔怨。本文的主人公属于后者,一个饱经风霜,半生罹难的良家女子,一个身心疲惫,勤劳持家的贤妻良母。她叫王霓虹,四川成都人,严父的谆谆教诲,教会她如何做人,长兄的饱抱提携,接送她读完了小学。世路艰辛劳其筋骨,前途渺茫苦其心志。她在饥寒交迫的夹缝中拼命挣扎,她在热讽冷嘲的挤压下苟延残喘。结婚生子,给了她一丝希望,抛家离异,给了她雪上加霜。三分气在,她倔强的活了下来,一腔热血,她走进了文化的殿堂,一切从头学起,孜孜不倦;万事开头最难,她从不放弃。在平平仄仄的诗路上摸爬滚打,在律绝词赋中探索求真。饱尝了世态炎凉,他不甘心穷愁终身;经历过人生失意,她倍感亲情可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步一个台阶,她终于敲开了诗词之门,走进了中华诗词学会。诗心如梦,芳心不老,诗坛耕耘,焕发青春。

诗者的笔下从来都是情感的诉说。抑或即景生情,抑或回忆往事,从诗句中可以窥探诗者的心底,是对现实的兴叹,还是对历史的感怀。时值三春,疫情渐缓,有幸从微平台上读到王霓虹有关春天的诗。字里行间她直抒胸臆,尽情讴歌。发自肺腑,毫无隐晦。无藻绘雕饰。显清新流畅、纯朴素淡中透出浓郁醇美的诗味。其中不乏;对比的绝悬,形象的比喻,含蓄凝练的词句。隽永练达的意境,寄托着她对万事万物的爱恨情愁。有激扬向上,也有悲感交集。正如苏东坡所言:“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仅摘录几首与之共享:“疫绕千般恨,民生万缕愁。花开未曾见,月落不能留。虽解江城冻,依然心上秋。何时折口罩,通域九州游。”(五律·悲春、文/王霓虹)。无情的新冠病毒,侵染武汉,蔓延全国,遍布世界。激起了诗人的“千般恨”,想到了民生的“万缕愁”。似当时,看不见百花灿烂,留不住圆月坠落。虽然城路解封,依然愁心如秋。她在发问“何时能摘掉口罩,何时能遍游九州?一个柔弱女子能如此忧国忧民,可亲可敬!一个草根诗人有如此宽阔胸怀,可赞,可颂!如此不招人喜爱的春天百年不遇,缓缓而来。诗人同样会陷入深思,想入非非:“柳絮飞花不是花,枉然花样好年华。花开已是随春老,无奈人间花落嗟。”;“与君欲共好年华,不是人间富贵花。转舜容光春色老,飘飞何处可为家。”(七绝·春暮柳飞花、王霓虹)年华已逝,人随春老。叹春叹花,无尽的遐思。年华与谁共度,何处才是我家?!红尘如梦,浮想联翩。如是说;以暮春而感叹时光的流逝,人之常情,在所难免。此种感遇和流露正如她在另一首绝句里所言:“一季花开轻载梦,红尘蝶恋染相思。流光易逝临春暮,直向东风叹别离。”直白的描述,正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袒露和诚挚。她并没有怨恨春光,也没有埋怨自己的身世,而是惋惜岁月飞逝,韶华别离。“昨日花开今又残,春宵欲渡梦何寒”。“难忘英魂因国殒,犹思志士为民安”。“民心喜庆好时节,节气催生万物臻”。在诗人的百花园里,随处可见吟哦三春的奇葩。有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有其乐无穷的躬耕精神。其真实的艺术和文学的自然,都能酣畅淋漓的表现人生。这也正是她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写照。基于此,诗人才漫步书山,用婉约秀丽的笔锋去描绘人生;扬帆学海,用不卑不亢的陈词去畅想未来。这是一种高尚情操和境界,也是一种侠骨柔肠和魂魄。她写的清辞小诗已经享誉巴蜀,也必将载入史册,昭示后人。再引用一阙小词,奉送读者,结束本文:《蝶恋花·春光容易别》文/王霓虹“岁月无情人易老,已逝春华,陌岸生荒草。错过梅开花谢了,以然又盼荷花笑。一缕愁肠笔下绕,诗酒独斟,倍觉欢娱少。惟愿时光都静好,亲朋长伴红尘缈。”最后祝福诗人在漫长的诗词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怡情园主随写于:2020年4月18号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李清海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