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 > 百家争鸣

工具侧之一,从三、四、五言古体到五七言格律

工具侧之—

从三、四、五言古体到五、七言格律诗

2024年3月21日

李保田

今天我讲一个工具侧问题。当前诗界有一种共识——学习创作格律诗。那么,格律诗是怎样形成的呢?需要说一句:格律,就是诗的格式和写诗的规律。格式,即五言、七言的句式,绝句四句、律诗八句的格式。规律:他们形成过程的规律性。

工具侧,就是从格律格式形成的侧面,即通过佐证论题的佐证来证明论题的正确性。即通过对论题形成过程的分析说明来证明论题。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充分说明,原始歌舞诗、乐、舞是合一的。诗歌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劳动、相恋、宗教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化,诗和歌、舞才分开家,歌成了口头文学,舞成了肢体文艺,诗成了文字文学。

据考证,“诗”与“志(左偏旁言)”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士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志”在这里当记录讲。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从一言到多言也是不等。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记录有三言到七言的格体形式。

如,《诗经·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就是三首三言诗歌。

其句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余略)

那么,三言如何扩为四言呢? 如,在“仄平平”后边加上一个仄声字,“仄平平”变成“仄平平仄”,前边加上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仄仄平平”;后边加上一个平声字,则是“仄平平平”,前边加一平声字,则是

“平仄平平”。在“平平仄”后边加上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平平仄仄”,前边加上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仄平平仄”;若在后边加上一个平声字,则变成一句“平平仄平”,前边加上一个平声字,则变成一句“平平平仄”。在“仄仄平”后边加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仄仄平仄”,前边加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仄仄仄平”

;后边加一个平声字,则变成一句“仄仄平平”,前边加一个平声字,则变成一句“平仄仄平”。在“平仄仄”后边加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平仄仄仄”,前边加一个仄声字,则变成一句“仄平仄仄”;后边加一个平声字,则变成一句“平仄仄平”,前边加一平声字,则变成一句“平平仄仄”。

其中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是完全律句,“仄平平仄”、“平仄仄平”、是基本完全律句。这些除外,都是古体。

由此得出四言律诗的句式形成规律。

那么,三言诗是否可以转化成五言诗?可以。无非在三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字

如,“平平仄”后面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平平仄仄仄(古体),前面加两个字仄声字,就是一句仄仄平平仄(格律)。后面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平仄平平(古体)。前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平平平仄(古体)”。“仄平平”,后边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仄平平仄仄(律句)”,前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仄仄仄平平(律句)”

。后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仄平平平平(古体)”,前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平仄平平(古体)”。“仄仄平”,后边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仄仄平仄仄(古体),前边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仄仄仄仄平(古体)”。后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仄仄平平平(古体)”,前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平仄仄平(律句)”。“平仄仄”,后边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平仄仄仄仄(古体)”,前边加两个仄声字,就是一句“仄仄平仄仄(古体)”,后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仄仄平平(律句)”,前边加两个平声字,就是一句“平平平仄仄(律句)”。

其中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是律句,余者皆古体。

三言变五言律句以加平声字为主,或许也可以加仄声字。

那么,四言诗又如何化作五言呢?四言诗是最早的诗,他占据了整个周朝时期。到了汉代,五言诗出现并臻于完美,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结束,前后经七百余年,五律才定型。所谓韵,包括乐府诗,也是有韵脚的,并且每首诗的韵脚小差大不差(因为语音的时代发展变化)。这是,一、用韵成为人们共识;二、改造起来很容易;三、沈约提出的八病说为五言格律诗提供了参考范本。所以唐初经沈佺期、宋之问手就形成了五言格律诗。

那么从五言诗到五言格律诗究竟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四言诗基本有“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六种句式。

如,“仄仄平平”前加一仄声字,就是“仄仄仄平平”;中间加一仄声字,还是“仄仄仄平平”;后加一仄声字就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论前中后加一个仄声字,,新的句子都是一个五言律句。如果“仄仄平平”前加一平声字,就是“平仄仄平平(律句)”;中间加一平声字,就是“仄仄平平平(非律句)”;后加一平声字,还是“仄仄平平平(非律句)”。按照三仄脚、三平脚之说,如果添加一个平声字,就出现了“平仄仄平平(律句)”和“仄仄平平平(三平脚)”两种不同结果。“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及“平仄仄平平”都是律句,而“仄仄平平平”就是非律句,即古体句。

“平平仄仄”前加一仄声字,就是“仄平平仄仄(律句)”;中间加一仄声字,“平平仄仄仄(非律句)”,后加一仄声字,仍然是平平仄仄仄(非律句)”,即三仄脚。“平平仄仄”前加一平声字,就是“平平平仄仄(律句)”,中间加一平声字,仍是“平平平仄仄(律句)”,后加一平声字,“平平仄仄平”,还是一句五言律句。

“平仄平平”,前加一仄声字,就是“仄平仄平平”,律句中的拗句,中加一仄声字,“平仄仄平平(律句)”,后加一仄声字,“平仄平平仄(律句)”。前加一平声字,“平平仄平平(古体)”,中间加一平声字,“平仄平平平(古体)”,后加一平声字,仍是古体。

“平平仄平”,前加一仄声字,“仄平平仄平(古体)”,中间加一仄声字,“平平仄仄平(律句)”,后加一仄声字,“平平平仄仄(律句)”,。前加一平声字,“平平平仄平(特律句)”,中间加一平声字,仍是律句。后加一平声字,“平平仄平平(古体)”。

“仄平平仄”,前加一仄声字,就是“仄仄平平仄(律句)”,中间加一仄声字,就是“仄平仄平仄(古体)”,后加一仄声字,就是“仄平平仄仄(律句)”。前加一平声字,就是“平仄平平仄(律句)”,中间加一平声字,就是“仄平平平仄(古体)”,后加一平声字,就是“仄平平仄平(古体)”。

“平仄仄平”,前加一仄声字,就是“仄平仄仄平(拗律句)”,中间加一仄声字,就是“平仄仄仄平(古体)”,后加一仄声字,就是“平仄仄平仄(古体)”。前加一平声字,“平平仄仄平(律句)”,中间加一平声字,“平仄平仄平(古体)”,后加一平声字,就是“平仄仄平平(律句)”。

四言变五言的结果是形成了“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的变体“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三组格律句式。看起来四言变五言只能往前加一个仄声字或许平声字,才能够成为一句五言律诗。

下面讲七律的形成。

五律变七律:因为是五言,所以中间是不能添加的。只能往前、往后加。

往后加仄声字:“仄仄仄平平”+仄仄,基本合律。“平平平仄仄”+仄仄,非律句。“仄仄平平仄”+仄仄,犯三仄脚。“平平仄仄平”+仄仄,非律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合律。“仄平平仄仄”+仄仄,非律句。只有两个句子合律。

往前加仄声字:仄仄+“仄仄仄平平”,非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仄仄+“仄仄平平仄”,非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仄仄+“平仄仄平平”,非律句。只有三个句子合律。

往后加平声字:“仄仄仄平平”+平平,非律句。“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非律句。“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脚。“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平仄仄平平”+平平,非律句。只有两个句子合律。

往前加平声字: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平平+“平平平仄仄”,非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平平+“平平仄仄平”,非律句。平平+“仄平平仄仄”,非律句。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只有三个句子合律。

七律的基本规率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及其无论四句或八句,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怎么办?只有往前加。平起加仄,仄起加平,方能保证格律成诗。

由于五言或七言,都只有四个句式,派生除外,故翻覆成如下格式

五律:

1、仄起首句不用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用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用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用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

1、仄起首句不用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首句用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首句用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首句不用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天所讲,是三言到七言,古体诗和格律诗之间的不同变化,可以帮助大家增强诗从三言诗经到最美格律诗是如何演化的。即使各位不能完全记着格律诗的格式格律,也同样能够写出合格的格律诗。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李保田来源:原创作者供稿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