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与格律诗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李保田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被称为诗的应该是《柏梁诗》(七言),韦孟的《讽谏诗》(四言),此后,出现了东方朔的《诫子诗》(四言),苏武诗四首(五言),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五言),以及王昭君的《怨诗》(四言)。可见古诗是从四言开始的。后来怎么又变成五言诗呢?七言诗呢?华夏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事物的对称性。四言句子大概有以下几种: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和平仄平仄等14种。按照五言律诗对称:仄仄仄仄加一,不管平声或仄声,不管添加到哪儿,都是一个非律句。仄仄仄平加一平声字,往后加,句子变成“仄仄仄平平”,律句;往前添加,句子变成“平仄仄仄平”,非律句。添加一个仄声字,句子成“仄仄仄平仄”和“仄仄仄仄平”,两个非律句。仄仄平平加一仄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仄平平仄”,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仄仄平平”,律句。如果换成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仄平平平”,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仄仄平平”,律句。仄平平平如果添加仄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平平平仄”,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仄平平平”,非律句。如果换成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平平平平”,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仄平平平”,非律句。仄平平仄往后加一仄声字,句子成仄平平仄仄,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仄平平仄”,律句。往后添加一平声字,成“仄平平仄平”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仄平平仄”律句。仄平仄平添加一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平仄平平”,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仄平仄平”,非律句;如果添加一个仄声字,往后加,句子成“仄平仄平仄”,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仄平仄平”,非律句。平平平平加一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平平平平平”,非律句,往前加,还是全平声,非律句;换成一个仄声字,仍然是非律句。平平平仄加一仄声字,往后加,句子成“平平平仄仄”,律句,往前加,仄平平平仄,非律句;如果换成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平平平仄平”,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平平平仄”,非律句。平平仄仄往后添加一个仄声字,句子成“平平仄仄仄”,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平平仄仄”,律句;往后加一平声字,句子成“平平仄仄平”,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平平仄仄”,律句。平仄仄仄往后添加一仄声字,句子成“平仄仄仄仄”,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平仄仄仄”,非律句;换平声字,往后加,句子成“平仄仄仄平”,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平仄仄仄”,非律句。平仄仄平往后加一平声字,句子成“平仄仄平平”,律句,往前加,句子成“平平仄仄平”,律句。换成仄声字,往后加,句子成“平仄仄平仄”,非律句,往前加,句子成“仄平仄仄平”,非律句。平仄平仄不管往前加一仄声字或往后加一仄声字,其结果都是非律句。
看起来,不是所有四言句加一字后,都能转化成五言格律句的。能够转化成五言律句的四言句只有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和平仄仄平四句。其原因,一是四言句不都适合转化五言律句,二是添加的位置不对,三是只能添加一字。运用淘汰法淘汰掉完全不能和有一半成色不能转化的,其规律就是:
仄平平仄前后仄,平仄仄平前后平。
仄仄平平前后仄,平平仄仄前后平。
剩余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和平仄平仄等10种句子形式前或后添加一字后只能做五言古诗使用。如果四言中间添字的话,还会再多两句句型。
五言古诗与五言律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句法的运用上不同。即不杂用律诗的句法,而是运用所谓的拗句。五言律诗的声调出于四言诗。四言诗中间加一个字就成了五言诗。例如四言诗“平平仄仄”中加一个平声字,就成为“平平平仄仄”一句五言律诗。倘还加一个仄声字,就成为“平平仄仄仄”一句五言古诗。“仄仄平平”中间加一个仄声字,就成为“仄仄仄平平” 一句五言律诗。中间加一个平声字,就成为“仄仄平平平”一句五言古诗。“平平仄平”中间加一个仄声字,就成为“平平仄仄平” 一句五言律诗。中间加一个平声字,就成为“平平平仄平”一句五言古诗。在“仄仄平仄”中加一个平声字,就成为“仄仄平平仄” 一句五言律诗。中间加一个仄声字,就成为“仄仄仄平仄”一句五言古诗。
但要记着,古诗逢单句中间往往加仄声字(因为末字是仄声),逢双句中间往往加平声字(因为末字是平声)。律诗和古诗正好相反,逢单句中间往往加平声字(因为末字是仄声),逢双句中间往往加仄声字(因为末字是平声)。所谓律者,含有规律和对偶的意思,有规律就不能杂乱,有对偶就不能孤立。律诗的平仄,整齐而有规律;而古诗中更注重仄声的运用,很多典型的五言古诗的诗句中,竟然含有4个仄声字,甚至是到连用4个仄声字的地步;这在律诗中绝对是不许可的。“应平用仄,应仄用平”,称之为“拗”。这些是写作古诗的基本句法。因此出现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等等句法。古人写古风诗句,注重的是意境和文采。后人学诗,只要是气势充盈,声调铿锵,却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条款、规律;从这点来说,古诗比较律诗在写作上要宽松些。
五言古诗一般不转韵,首句一般也不用韵,显得自然。但较长的诗篇可以转韵。不同情况下每4、或2、6、8句转韵均无不可。
另外,还要记着,五言律诗变七言律诗,在句头加与五律前二字声调相反的两个字。譬如“平平仄仄平”一句五言律诗,前加二就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句七言律诗。“仄仄仄平平”前加二就变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前加二就变成“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前加二就变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另外,四言变六言的句式只有“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和“仄仄平仄”几个,同样是句首添加。“平平仄仄”前加二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前加二变成“平平仄仄平平”,一首六言律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就完成了。
2023年4月23日
作者:李保田来源:原创作者供稿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