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 > 百家争鸣

诗词小讲堂:学习对句教程(五)——李清海

2020-06-22     收藏 推荐 举报 保存为WORD 分享

前几节课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从一到六个字的对句基础知识。今天开始交流七个字的对句常识。七个字的句子在诗词歌赋里面属于最多见的“固定完整句式”。可以说在所有的诗词歌赋里,七个字出现的句式频率最高,如:七绝、七律、七排、七言古风……等。

七字句虽然是“固定完整句式”但它依旧是有单字和词组组成的复合句式。只不过人们不给它中间加上标点而已(我们常说的断句)由此它就成了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独立句式。超过七个字的长句很难单独成立,如八个字的句子,大多是两个四字句和三字句加五字句。九字句可以写成四字句加五字句,……以下以此类推。

说到这聪明的朋友会发现,一个五字句在前面加上俩字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七字句。例如咱们在讲五字句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 :上句;有雨花开早,下句;无霜叶落迟,实际上这是由一个流转很久的名句: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截取而来的。

学习到七字句,我们的对句基础知识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所有对句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在七字句里加以解决。所以七字句的学习内容很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逐步接触和处理。

下面我们先来谈一下七字句的仄律;七字句的正格出对句有两个;

1:

上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2:

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看两个实际例题:杜甫的绝句。

1:

上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律;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律;仄平仄仄仄平平

2:

上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仄律;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律;平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知道,这是老杜流传千古的上乘之作,他的格律完全符合马蹄韵的七字句正格仄律。但是,在他的这两个例题中出现了两个“规律”而且是我们以后写对句和格律诗词的时候必须遵循的。那就是:135不论、246分明。

135不论是指;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可以不论平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不论,详细问题以后详细论述)

246分明是指;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必须要论平仄。(这个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要论,严格遵守)

结合上面的例子,咱们看一下啥叫135不论;“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下句,仄律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可杜甫写成了、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没有按照仄律(不论仄律了)再看;“窗含西岭千秋雪”仄律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可杜甫写成了“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三个字没有按仄律。再看;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一个字应该是仄,却写成了 平。这就是135不论,也就是可平可仄,词谱上标注为“中”

再看啥叫246分明;如以上例子,上句第二个字仄第四个字必须是平,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形成了“仄平仄”。下句,第二个字就得是平,第四个是仄第六个是平。形成“平仄平”。总之是:上句246字是仄平仄,下句246字就得是平仄平,反之依然,不能更改违背。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出句对句意境要美,词性要贴近义类,仄律要符合格律要求,要想学好对句并不容易,学不好对句去写格律诗词会更难。因此我们必须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争取早日走进诗词歌赋的大门。

关于对句的一些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还有很多,以后的课程里慢慢消化。下面给大家布置作业:

一:

写出两个七字句的正格仄律。

1:

上句:

下句:

2:

上句:

下句:

二:

按仄律对出下面两个七字句

1;

上句:残月如弓天外挂

仄律: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

仄律:中平仄仄仄平平

2:

上句;花前月下吟诗句

仄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句:

仄律:中仄平平中仄平

三:

按下面给出的格律,自己分别写两个正格出对句(成联),要求有意境,词性贴近小类,符合仄律格式。

1;

中仄中平平仄仄(出句按这个仄律)

中平中仄仄平平(对句按这个仄律)

2:

中平中仄平平仄(出句仄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对句仄律)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节课再见。

手机版查看图集

手机扫一扫

作者:李清海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