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用语的时代化
(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李保田
诗语言是最优美的语言之一。美就美在它能够通过一首诗词或一句诗,甚或一个词汇描摹形象、抒发情感、感动读者。从而使之赏心悦目、启迪心灵。所以,历代诗人词家都在诗词语言上下功夫。
《国风·关雎》首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多优美呀!多雅致呀!虽为国风,跟“雅”毫无二致。但是,我们现代人中的好多文化人读起这首诗,不一定都能够深刻理解。如果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诗经里非常著名的一个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还可以想象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之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但是除非是研究者和欣赏家才会认真的去揣摩句子的含义,一般读者只求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
李白是诗仙,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诗有好多是令人过目不忘的。原因就是他的诗生活化,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他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把生活语言诗化了。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脍炙人口,老少皆知,且流传至今,让多少人仰慕效仿。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他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好就好在他运用了生活化、时代化的语言。
白居易一生写了3800多首诗,但没有一首是晦涩难懂的。在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有一段话:“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
为什么“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说明白诗深入人心,符合三教九流之口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就非常清楚地证明白诗的通俗化、平民化、口语化。如果按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去衡量,白诗应属于接近下里巴人的诗风。诗写出来不是自我欣赏的,要交给他人看。一千多年前,教育并没有普及化,老百姓是很难受到系统的正规教育的。要想让他们也能够明白某首诗的意思,就必须语言大众化、生活化、时代化。假如白居易钻进古文字堆里,整天只想吊书袋,他的诗平民百姓还会争相传诵么?但是,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平白话不等于流水化,细研白诗会发现,他的诗语言看是生活语言,但生活中还没有,因为那都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
李清照是宋代才艺超拔、情感丰富的杰出的女词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她以女性全面独特的视角和柔婉细腻的风格,对词的抒情艺术进行了大胆创新。特别是对“愁”的描写。达到了淋漓尽致、游刃有余的程度。她拓展了写愁的范围、角度,使写愁词的内容、主题、感情得到了升华;她扩大了写愁的艺术、方法。使写愁词的语言、手法、风格得到了创新,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宋代词坛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关键的关键是她的真情实感,加以艺术手法,才使其丰富语言、绝美。
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词家无一不是紧扣生活,把大家熟悉的语言,通过修辞手法增添了艺术性。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写诗者数以百万计,基本上都遵照了语言生活化的要求。也有个别作者以奇为美,以涩为美,专一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过时的老旧语言。岂不知古汉语基本使用的都是单音节词汇,一个字就能表达某个完整意思。现代汉语是双音节词汇为主,好多词汇一个字就不能讲清道明其含义。如果大量运用过时语言写诗,就显得老旧生涩,怎么看怎么不顺。
学习古人,遵照词牌填词,遵照格律写诗不错,但不能故弄玄虚。玄虚不代表你水平比别人高,冷僻不代表你语言洗练。犹如餐馆做饭,必须博采众长。要善于纳入新方法、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
同时,写诗不是说家常、不是聊天,东犁犁西耙耙。俗语、俚语可以入词,但也要讲艺术性,先要加工,虽然是原汁原味,但不是原态。
总之,如何把诗词推向百姓,让百姓看后能懂才是成功。
看似新奇不为奇,故文堆里觅今词。
几番生涩成邪味,穿越回归上古时。
1. 诗词文化研究遵循行业规范,任何有明确来源的转载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 诗词文化研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