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析

落笔藏锋 万缕情丝缠古韵 寻章入境 一帘幽梦叩诗心

诗词,是心灵的低语,情感的流淌,也是生活之美的颂歌。在创作中,我们以文字为笔,描绘内心的风景;在赏析中,我们以心灵为镜,映照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每一首诗、每一阕词,都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历史的温度,体会情感的深度。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精神的寄托,它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宁静,在平凡中看见诗意,让心灵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升华。

日期:2025-03-31 文:王治平

词韵绵绵追古意 宋风悠悠入新篇

《渔歌子·双洎河景》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双洎河畔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春日画卷,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然而又充满活力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对双洎河景致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

日期:2025-03-17 文:王治平

《诗风唤精英十六韵》赏析

原玉:
诗风唤精英十六韵
李保田
肚大空无物,冠高牛气冲。
如簧之巧舌,赳赳亦痴翁。
抱石沉江死,冤魂尽楚忠。
圣淳风化念,愿任腹饥空。
王欲疲民活,甘将壅蔽通。
谪仙权贵蔑,厌弃把身躬。
狂傲知章最,开言小众公。
佛维称第一,诗画曰双工。
贺被人呼鬼,夸张想象雄。
初唐成杰首,婉畅胜长虹。
豪格尤其重,浑然天赖融。
奴生吟咏苦,三载两句穷。
囚更无旁骛,苦心孤诣隆。

日期:2025-02-18 文:王治平

《诗翁辞》赏析

《诗翁辞》不仅展现了茨山居士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体现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以及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这首辞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充满智慧与深情的人生画卷。

日期:2025-02-18 文:王治平

《春满华夏》赏析

【原玉】
春满华夏
李保田
酥雨柔柔掀碧浪,青山绰绰化虹桥。
通村汽笛鸣于野,入户清流储在寮。
褴褛农乡遗旧貌,蕭疏市镇焕新娇。
万花纷绽缤如海,一苑笙歌嘹似潮。
【赏析】
《春满华夏》是一首描绘春日中国美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雨、青山、村庄、市镇以及万花纷绽的景象,展现了华夏大地的生机勃勃和春意盎然。
{saxue_innerad}
‌首联‌:“酥雨柔柔掀碧浪,

日期:2025-02-18 文:王治平

《过海修身》赏析

【原玉】
过海修身
出群格
李保田
过海群仙入巳春,何时解锁上雷音。
通天河渡有缘者,成佛弥坚拜佛心。
【赏析】
{saxue_innerad}
《过海修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诗歌。通过对过海、成佛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追求心灵解脱与智慧的过程。
首句“过海群仙入巳春”‌,描绘了一幅群仙过海、踏入新春的壮丽画面。这里的“过海群仙”象征着众多修行者或寻求智慧的人们,他们像群

日期:2025-02-15 文:王治平

雪赋

详细描述了血的形态,以及讲学过程、作用。

日期:2024-12-15 文:茨山居士

黄河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特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特点,,她的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她文化积淀厚重,蕴涵意义深邃。讴歌黄河,就是讴歌中华民族。

日期:2024-12-15 文:茨山居士

谈修改诗词

诗,不厌其改。为什么说:两句三年得,一饮泪双流。诗是诗人苦吟得来,反复推敲打磨得来。

日期:2024-06-12 文:茨山居士

工具侧之四 修辞手法诠释

本节课介绍诗词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格。

日期:2024-06-10 文:茨山居士

工具侧之三 修辞有助于诗词字词句的锤炼

要写好诗词,语法修辞是必修课。炼词炼句是唯一途径。

日期:2024-06-10 文:茨山居士

工具侧之二 对仗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性

诗词是艺术性形象语言,其语法修辞学习是很重要的一课。学习掌握了语法修辞,就不至于词不达意,对仗不工,,陷入叙述。

日期:2024-06-09 文:茨山居士

工具侧之一,从三、四、五言古体到五七言格律

格式格律是写诗填词的必备工具,如何掌握这一工具呢,只要弄懂弄清三言如何变五言,四言如何变六言,五言如何变七言,掌握了其规律,就不用死记硬背格律格式了。

日期:2024-06-09 文:茨山居士

秋日登黄鹤楼感怀

秋日登黄鹤楼感怀
钟汉文
黄鹤楼前忆旧游,几番缱绻又登楼。
风摇落叶潇潇下,又是天凉好个秋。
长江滚滚云漠漠,蒹葭弥岸风萧索。
汉阳树下暮烟浮,鹦鹉洲头孤鹜落。
千古悠悠岁月迟,骚人到此必有诗。
颂古思今扬大雅,敲金戛玉续新词。
秋月春花皆有意,凭栏犹有乡愁寄。
暮雨朝岚鸟惊心,感时恨别花溅泪。
骚客风流贯古今,我来不见古时人。
白云一片去匆匆,古人焉知我登临。
我笑古人多

日期:2023-10-08 文:tianxz

意象丰满 诗画合一

文章深入分析了诗作者创作《七律 小满》的艺术手法以及所达到艺术效果。

日期:2023-05-27 文:茨山居士

天行者田新智”水龙吟·登黄鹤楼”之赏析

该文详细分析了作者登临黄鹤楼的意愿和登上黄鹤楼后的思想变化,从而发出对人生的拷问。

日期:2023-05-27 文:茨山居士

古风与格律诗 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古风与格律诗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李保田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被称为诗的应该是《柏梁诗》(七言),韦孟的《讽谏诗》(四言),此后,出现了东方朔的《诫子诗》(四言),苏武诗四首(五言),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五言),以及王昭君的《怨诗》(四言)。可见古诗是从四言开始的。后来怎么又变成五言诗呢?七言诗呢?华夏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事物的对称性。四言句子大概有以下几种: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日期:2023-05-05 文:茨山居士

本文详细论述了古风与格律诗 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初学格律诗的爱好者提供了古诗与格律诗的辨别与创作方法。

日期:2023-05-05 文:茨山居士

浅说诗词歌赋的深奥和直白

日期:2022-03-28 文:李清海

多幕生活剧 一腔家国情

多幕生活剧 一腔家国情
──王改正诗词研究
李保田
当代中华诗词大家林从龙先师生前曾跟我说过多次,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后为副会长)王改正值得相交,你跟他接触一下。但我囿于定见,而未衔命。不是说对王改正先生(以下简称王先生)有什么成见,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企图心,故而未见。
林老仙逝后,我到北京办事,特地联系王先生,而后我们见了面,见面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忠厚、恭谨、内敛,既体现着军人气

日期:2022-02-23 文:茨山居士

毋求花月貌 但得韵味长

毋求花月貌但得韵味长
2021.8.24
李保田
唐诗重叙事,宋诗重哲理。所以分意象诗和哲理诗。所以二者的遣词造句各有特色。意象诗着重把诗写得形象丰满,纷繁锦簇,寓情于景;哲理诗强调诗的骨感与节理,犹如剥葱,层层深入,寓理于景。实则是各有所长!故而人们会说唐诗是古典诗高峰,宋诗是古典诗的又一座高峰。因而才有了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至高评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日期:2021-08-24 文:茨山居士

奋蹄诗田老黄牛

日期:2021-05-20 文:李清海

诗的个性

诗的个性
2021.3.23
李保田
我于2020年5月8日发过一篇《千人一面话诗词》的文章。谈了三个问题:一.重形式轻内涵。二.表面文章,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和力作。三.作诗是为了抒发情怀,表明心迹。由于受篇幅所限,没有尽情抒怀。今天再写其姊妹篇——诗的个性。发表本人对当前诗词创作的不成熟看法。
诗的个性,即诗的个性特征。包括立意特点、立足特点,选材方式、布局特点、诗语特点。说白了就是一个

日期:2021-04-12 文:茨山居士

诗的个性

诗的个性
2021.3.23
李保田
我于2020年5月8日发过一篇《千人一面话诗词》的文章。谈了三个问题:一.重形式轻内涵。二.表面文章,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和力作。三.作诗是为了抒发情怀,表明心迹。由于受篇幅所限,没有尽情抒怀。今天再写其姊妹篇——诗的个性。发表本人对当前诗词创作的不成熟看法。
诗的个性,即诗的个性特征。包括立意特点、立足特点,选材方式、布局特点、诗语特点。说白了就是一个

日期:2021-04-12 文:茨山居士

《雄鹰赞》赏读——李清海

日期:2021-01-11 文:李清海

诗词的严谨和宽泛——简析;古体诗、近体诗、和新格律诗

日期:2020-10-25 文:李清海

“以拗救拗”琐议

“以拗救拗”琐议
2020.9.11
李保田
最近看到圈子里流传以拗救拗之说,也说几句。
写诗把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拗”须用“救”。因为“拗”是病,有病就要治,有“拗”就要救。
拗救有以下几种形式:
本句自救。如果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就要把其相邻位置的一个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

日期:2020-09-11 文:茨山居士

伎俩——李清海

日期:2020-08-22 文:李清海

七 绝 晴 竹 读后感——李清海

日期:2020-08-02 文:李清海

“兴”,非常重要

“兴”,非常重要
二0二0年四月十八日
李保田
写诗靠“兴”。写诗要“兴”。
“兴”,最早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在说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时,把“兴”对诗歌创作的社会作用列为首位。《论语·八佾》孔子和子夏讨论《卫风·硕人》时: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日期:2020-07-30 文:茨山居士